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腦子利用資訊的方式
102/11/15
瀏覽次數
11589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09年12月5~13日,第五屆東亞運動會在香港舉行。7日,我國選手曾敬翔在跆拳比賽金牌戰中,疑似被南韓選手以犯規動作擊倒。在場觀賽的認知科學家曾志朗立即提出抗議,而4位執法副審之一是我國籍的鄭大為,卻堅稱沒有誤判。鄭大為強調,他聽到護具被踢擊的聲音才判定南韓選手得分;台下的觀眾可能沒聽到。這個事件挑戰了「眼見為信」的常識。
事實上,人有五官,分別接收5種不同的刺激:眼(視)、耳(聽)、鼻(嗅)、舌(味)、皮膚(觸覺)。〈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講眼耳鼻舌身,分別對應色聲香味觸,是同樣的意思。但是,我們還不清楚人如何利用這5種資訊建構感官世界。
科學家早就發現,不同的知覺訊息可能互相干擾,也可能互相發明。例如我們聽人說話,看得見說話者的面孔,或者看不見,會影響對語音的認知;聲波並不是唯一,甚至不是最重要的訊息。
觸覺資訊也會影響我們對語音的認知。但是,科學家相信,那只發生在特定的脈絡中;而且一般人還必須受特別的訓練,才懂得整合觸覺資訊。
現在,加拿大卑詩大學語言學系教授吉克(Bryan Gick)以實驗證明,其實人不必受什麼訓練,就能利用觸覺資訊詮釋語音。在實驗室中,吉克的團隊能以受試者察覺不到的觸覺訊息誤導聽覺,使他們聽錯。吉克的實驗簡單而精巧,顯示腦子的高級特化中樞,例如大腦皮質上的聽覺中樞,不只利用耳朵直接接收到的聲波,還能利用其他感官的訊息,例如皮膚。認知,無疑是個綜合過程。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0年1月,445期,76 ~ 79頁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3
身體、心理還是基因?科學與同性戀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24
透過臺德氫能合作 推動綠氫技術與永續未來——專訪蕭述三校長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