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震撼教育─地震減災三部曲
105/11/07
瀏覽次數
2832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
2016年2月6日,正是準備歡喜迎接農曆年節的時刻,清晨的一陣天搖地動,震碎了許多家庭團圓的美夢。「高雄市美濃區發生芮氏規模6.4強震……」的斗大標題登上各大媒體,搭配著牆倒地陷、屋毀人亡的畫面,令人不忍卒睹。台南市維冠金龍大樓轟然倒塌,場面觸目驚心,救援隊伍、重型機械及直升機日以繼夜地搶救,寶貴生命仍隨漫天煙塵消逝,在受難者家屬心中留下無法抹滅的傷痕。如今,逝者已矣,而來者猶可追,歷經一次次天災人禍,我們除學習與天然環境共生共榮之外,如何運用現代科技不斷精進防救災能力,以減少震災的傷亡與損害,也是值得關注的課題。
為有效推動我國震災科技的研究與發展,國家實驗研究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震中心)於1990年開始籌建、1998年正式啟用,內設地震模擬實驗室,利用大比例尺或足尺寸靜動態試驗方式,以提升並落實地震工程的研究。此外,國震中心也結合國內外與地震工程有關的學者及工程師,從事地震工程相關研究與技術開發,分別從理論或實際試驗解決國內工程界的耐震問題。不僅如此,921地震之後,國震中心更持續與教育部、內政部、交通部及縣市政府等單位合作,共同推動「地震減災三部曲」,包括震前推動建物耐震評估與補強,保障居住安全;震時透過地震預警技術,提早因應,降低損失;震後則應用地震早期損失評估系統、以簡訊通知救災人員,協助緊急應變,有效降低震害衝擊。
近年來,地震工程耐震減災策略的世界趨勢,已由「結構大震不倒、小震不壞」的基本要求,發展到「強化國家震後恢復力」。國震中心也針對「耐震設計、評估與補強」、「境況模擬與風險評估」、「安全監測與預警」等3大主軸進行研發,並將成果落實應用,希望能打造耐震的永續家園。
本展先以一幀幀驚心動魄的震災畫面揭開序幕,接著以「震前預防」、「震時預警」、「震後應變」 3個單元,帶您了解國震中心如何運用科技減輕災損、守護家園。現在,請您駐足片刻,跟著科技的腳步前進災區,來一場震撼教育吧!
震前預防
國震中心除協助教育部推動校舍耐震評估與補強計畫,迄今已確保全國86%公立高中職與國中小校舍耐震安全無虞,保障147萬名師生安全之外,也提供民眾免費住宅耐震安全初步評估的方法,民眾只要在國震中心「街屋耐震資訊網」輸入住家1樓梁柱、牆面數目等資訊,就可快速評估住家的耐震安全程度,作為後續是否進一步請專業人員進行耐震詳細評估或採取其他因應措施之參考。另外,該中心開發的「滾動式隔震平台」具隔震消能及復位機制,除能滿足藝術品、機房等重要文物或設施的高規格耐震需求之外,也能以多樣組合靈活應用,未來還可發展成符合不同產業需求的商業化及全球化產品。
震時預警
國震中心研發的「現地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運用現地架設的強震儀,在近震央區域可較快速預警,在P波到達後3秒內提出預警,並於強震S波來臨前數秒至十餘秒,針對重要設備與逃生動線啟動防範措施,可和中央氣象局「區域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發揮互補作用。
震後應變
國震中心開發「地震損失評估系統」,能在地震發生後快速完成地震損失評估,並發送手機簡訊,告知防救災人員地震造成的可能傷亡與位置,協助中央及各縣市政府進行震災緊急應變。此外,該中心研發的「緊急救災用複合材料輕便橋」,具有重量輕、方便組裝、重覆使用的優點,可快速從河流一岸單向朝另一岸搭建,能迅速解決因地震或洪水造成橋梁損毀或斷裂,失去聯外道路,成為陸上孤島的窘境。
另外,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再加上台灣地形陡峻、降雨強度集中,導致橋梁沖刷情形嚴重,對橋梁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國震中心更和颱洪中心、晶片中心、儀科中心、國網中心、奈米中心合作,研發出全球首創的「斷橋預警─雲端防災互聯網」,可全年全天候監測橋梁安全,在橋梁可能因降雨沖刷橋墩而產生斷橋危機前6小時提出預警,並即時監測現地橋墩沖刷情形,讓管理單位及早因應。
展示圖文
展映實景
企劃製作
監製:科技部
策展:國家實驗研究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視覺設計: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文字審訂
國家實驗研究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著作權
見展示圖文標註
推薦文章
113/06/19
永續的碳循環產業鏈,讓二氧化碳不再人人喊「減」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08
當 AI 晶片全面進攻終端裝置,產業有哪些挑戰與應用?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鋰電池回收商機大,臺灣做好準備了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