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氣候變遷(一):氣候變遷恐助長流感大流行
102/09/30
瀏覽次數
11909
譚偉恩
|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新聞報導
2013年元月,美國爆發一波嚴重流感疫情,新聞報導提到「蔓延47州,致死108人。」
即便在醫學與公衛水準如此先進的美國,流感平均每年仍能造成22,000人喪生,住院就診人數高達300萬,保守估計經濟損失逾100億美金!這些數字也正透露出一些訊息,值得臺灣關心。
目前科學研究,雖然很難明確估計暖化對於地球的衝擊究竟有多少,但暖化帶來的氣候環境變化,已被認為是影響人類健康的一大變數。
Thomas等人2004年1月於(
Nature
)
發表的研究論文就清楚指出,暖化對於物種滅絕具有相當程度的風險,也就是說兩者間確實存在著關聯。這幾年,在地球年均溫節節上升的同時,流感病毒的繁衍和疫情的全球擴散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因此,科學家也開始關心:暖化在衝擊生態環境之外,是否也同時加速流感病毒在人類社會的傳播?陸續一些關於氣候變遷與流感的關聯性之研究發表。
由於暖化現象的時間尺度(time scale)很長,在觀測暖化對地球影響的某段時間區塊中,必然可預見溫度以外的中介變項參入。因此科學家在研究暖化與流感間的互動關係時,需要更細膩的研究設計與分析。例如,排除因疫苗注射等醫療措施或公衛政策介入的影響,或是進一步探索暖化與流感病毒毒性強弱之間的關係。基本上,只要中介變項不是全然阻斷暖化與流感間的關係,那麼此兩者間的互動必然相關,觀察的重點因此落在暖化與流感間互動程度的強弱。其次,如果暖化導致的流感擴散現象與病毒本身相關,那麼相較於其它可能性,病毒對於全球均溫的變化應具有明顯的反應。
早在1981年英國流行病學家艾格.霍普-辛普森(Hope-Simpson)就指出,低溫的月份即是流感盛行的季節,後續不斷有科學家研究證實霍普-辛普森的研究論點。2010年有兩位中國學者的研究論文證實,氣候對於A型流感病毒的核蛋白(nucleoprotein)演化具有影響。由於流感病毒比較容易在低溫的狀態下繁衍,因此當暖化削弱大氣及洋流調節溫度的功能時,極熱與極冷的現象會頻繁出現。快速更迭的季節變化、氣溫偏低的季節頻現,可能會助長流感病毒流行。
國內流行病金傳春等學者,曾經模擬氣候變遷對於流行性感冒發生的因素分析,發現氣候變化明顯影響流感就醫人數,其中又以台北地區受到溫度影響最大。從臨床醫學與公衛學者的角度來看,乾冷的天氣容易導致呼吸道水分缺乏,因此人類咳嗽與打噴嚏的機率提高,這又使得流感病毒透過飛沫傳染的可能性大增。如果大家因為害怕傳染而減少外出,則在室內相對密閉空間下交互傳染的可能性也同樣會提高。
臺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過去經歷SARS與禽流感疫情,已在邊境管制、境內監控和風險溝通(包括疫苗接種的宣導)等工作上構築有系統的任務流程。然而,基礎的疫情防治工作還有可以進步的空間,特別是避免流感爆發時,大型醫院或急診室被龐大的流感患者所佔據,以致無法提供其它重要或日常的醫療服務,例如慢性病的診療,間接造成流感期間社會成本的升高。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在氣候變遷與流感關聯性研究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ENSO,這個專有名詞的中譯還沒有一致化,主要是指涉聖嬰現象(El Nino)與南方振盪(Southern Oscillation)的加總。
進一步說,ENSO是大氣科學家針對太平洋地區受到洋流與大氣影響的氣候型態所做之觀察。ENSO效應雖然主要發生在赤道太平洋,卻會對全球各地區氣候產生連動的影響,ENSO出現頻率並不規則,經統計約2到7 年出現一次;ENSO發生時可影響區域的降雨量與氣溫,因此合理的推論是,ENSO對於太平洋地區流感病毒的傳播、感染力、還有週期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1957年的亞洲流感(中國貴州)、1968年的香港流感、2009年的H1N1流感的爆發之前,都出現過ENSO現象。(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
張春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
林傳堯|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審校:
葉欣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0/08
當 AI 晶片全面進攻終端裝置,產業有哪些挑戰與應用?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28
用科學一決雌雄?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2
陽光其實不「陽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