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當AI遇到空污-為環境把關的「空氣盒子」

108/09/18 瀏覽次數 3191
台灣近年來在微型空氣品質感測的發展,已從零星分散的創客自造,演變到政府透過前瞻基礎建設的全面性校園佈建;在短短的三年時間中,佈建量已從數十台迅速成長到接近上萬台,分布地區也從台灣擴散到全球44個國家,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微型空氣品質感測系統。
 
透過即時網路傳輸、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等技術,這些微型空氣品質感測器所收集到的資料,已被成功運用在即時空污示警、追蹤空氣污染源、預測空品變化、提供最佳空品路徑規劃等應用服務;同時透過學校教育的推廣與網路媒體的發酵,更已成為環境教育與公民科學的重要題材,並且深化到民眾的生活之中。然而,值此同時,有關微型空氣品質感測的資料品質、儀器檢測,以及衍生的風險與健康評估等議題,也成為各界熱烈討論的話題。
 
在這場演講中,我們除了將回顧台灣微型空氣品質感測的發展過程,與各項資料分析和公民教育的發展現況外,也將針對微型空氣品質感測系統當前所面臨的各項議題,探討可能的發展方向,以及未來亟需跨領域合作,以共同解決的各項挑戰。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