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台灣瞰世界─認識我國的衛星

104/11/09 瀏覽次數 2073
自古以來,人類對於浩瀚星空即充滿無限想像,以太空為題材的傳說、神話和文學作品不勝枚舉,「嫦娥奔月」的故事流傳至今;「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詞句吟詠千年;希臘人夜觀星宿編織美麗神話;阿拉伯人則希望坐著「飛毯」升天。
 
1609年,伽利略(Galileo Galilei)首次利用折射望遠鏡觀測天文景象,人們對於太空有了較具體的認識,不再僅止於神話的想像。之後數百年,太空科技的進展雖不曾停歇,但人類探看宇宙的視角始終停留在地表,直至1957年,蘇聯發射全球第一枚人造衛星「史波尼克一號」(Sputnik 1),才正式開啟人類航向星際的新里程。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衛星科技廣泛運用於通訊、遙測、導航、氣象、科學等領域,對社會民生的影響無遠弗屆。
 
太空科技是國力象徵的展現,不僅提升國家競爭力,並增進民生福祉。有鑑於此,我國在1991年推動第1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國科會(科技部前身)在10 月設立「行政院國家太空計畫室籌備處」以執行太空計畫,2003年改隸國家實驗研究院;2005年復更名為「國家太空中心」。歷經24年的努力,成功執行「福爾摩沙衛星一號」(福衛一號)、「福爾摩沙衛星二號」(福衛二號)及「福爾摩沙衛星三號」(福衛三號)等3項衛星計畫,除建立我國太空科技發展體系及基礎設施外,也累積紮實的技術與經驗,並為國家培育素質優異的太空科技團隊。
 
為持續保有我國太空科技的研發實力與世界競爭力,國家太空中心現階段依據第2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執行「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福衛五號)和「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福衛七號)的研發工作,並預訂於2016年發射升空,以分別接續福衛二號和福衛三號的任務。
 
相較於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太空計畫發展歷程,我國能以有限的資源推動5個衛星計畫,成功發射並順利運轉福衛一號、二號 及三號星系,實屬不易,其中福衛二號為國際間唯一具備每日再訪周期特性的遙測衛星;福衛三號星系則被譽為「太空中最準確的溫度計」,「台灣之星」的傑出表現,舉世矚目。
 
在福衛五號和福衛七號蓄勢待發之際,本展特以「科學先鋒」、「守護台灣」、「氣象萬千」3個單元,介紹我國研發的5個衛星計畫,以過去20多年來的珍貴影像,向您娓娓訴說它們的特色、任務和成果。下次當您仰望燦如繁星的夜空時,別忘了那裡也有璀璨的台灣之星正在俯瞰世界、守護家園。
 
奔向太空,真的不是神話了!

科學先鋒
福衛一號是我國第1枚科學衛星,於1999年1月27日發射升空,主要任務包括進行電離層電漿電動效應測量、海洋水色照相,以及 Ka 頻段通訊實驗等3項科學實驗,已於2004年6月17日功成身退。

守護台灣 
我國第1枚遙測衛星福衛二號於2004年5月21日發射升空,其取得的資料可提供相關單位運用於資源探勘、環境保護、氣候變遷、防災救災等領域。過去十多年來,「福衛二號」取像面積超過120,000萬平方公里,為我國及全球留下無數珍貴的歷史影像紀錄。「福衛五號」為我國第一顆自主發展的光學遙測衛星,未來將攜帶對地解析度為黑白 2 米和彩色 4 米的光學遙測酬載,執行對地遙測任務,其取像技術和品質將更加精進。

氣象萬千 
2006 年 4 月 15 日升空的福衛三號由6枚微衛星組成,運用先進的全球定位系統電波掩星技術,建立全球大氣即時觀測網。觀測範圍均勻覆蓋全球,大幅提高氣象預報資料點數,運用於氣象預報模式、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等研究。「福衛七號」星系則包含12枚衛星,未來部署完成後,可望平均每天提供約8,000 點的全球大氣資料,對於天氣預報與氣候觀測助益甚多。

展示圖文
科學先鋒
守護台灣
氣象萬千

展映實景

企劃製作

監製:科技部
企劃指導: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策展:頑石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視覺設計:頑石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著作權
圖片:©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文字審訂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影片:
燦如繁星
中華衛星一號發射實況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星系─世界新氣象觀測系統
逆風而上 展翅再飛─福衛五號光學遙測酬載自主研發完成

製作發行:©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