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翠苔蒼蘚
105/11/04
瀏覽次數
3547
楊嘉棟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滾石不生苔」常被用來勉勵人要勤奮、不要貪懶,但也有人認為指的是太頻繁的變動反而會使得經驗無法累積,一句話有兩種褒貶不同的意思,讓人不禁疑惑,石頭上長著的青苔,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讓我們暫且撇開這些人生道理,先來看看在生物界中的「苔蘚植物」到底扮演著什麼角色吧!
苔蘚常群聚生長於濕暗的樹叢或地面上,構造非常簡單,葉片除中肋部分加厚、增加了挺度和支持性外,其他幾乎都只有單層細胞。此外,苔蘚其實只有假根,沒有真正的根,所以各部位都可以吸收大氣中的空氣和水分。同時苔蘚擁有一種可以隨環境乾濕程度來變化的能力,在天氣轉為乾燥時,會漸萎縮,宛如冬眠般暫時停止體內的生理活動,等到下雨、水分供應充足以後,又慢慢恢復原本的活力。苔蘚只要有適當的水分就能存活,因此,除了海洋,全球各地包括北極地區和喜馬拉雅山上都能發現它的蹤影。
就外觀看,苔蘚植物都是一片綠綠的模樣,但準確來說,苔蘚植物分為苔類、蘚類和角蘚3大類群。只要觀察其葉形、孢子體的形狀和孢子的散播方式,就能分辨苔類、蘚類或角蘚。苔類葉片排列呈螺旋對稱、不開裂,而且通常會有中肋,孢子體長得像一根根高爾夫球桿;蘚類的葉片會開裂,而且左右伸展,有些類群還長有一層腹葉,孢子體長得像一根根火柴棒,上面還有一個黑黑的孢子囊。至於角蘚,因孢子體是尖尖的角狀而得名,整體外形呈現片狀。
苔類、蘚類與角蘚的孢子散播方式都不一樣。苔類的孢蒴周邊長有一排牙齒般的蒴齒,氣候乾燥時,蒴齒會隨著植物體萎縮而往內捲,同時伸到孢蒴裡面將孢子挖出來。只要大氣濕度發生變化,苔類的孢子便會藉由這樣的作用被散播出去。蘚類孢子的擴散則屬於「空氣槍效應」,因蘚類的蒴柄部分是空心的,當大氣溫度上升,裡面的氣體膨脹後,就會衝破頂端火柴棒的部分,而把孢子散開。同時為了加強孢子的散布,藓類孢蒴中還有很多「彈絲」(彈絲是從蘚類形成孢子的過程中,部分不具生殖能力的細胞演變而來),能夠像彈簧一樣 ,搭配著空氣槍效應,就能把孢子給散播出去;角蘚也是類似這樣的構造,開裂之後利用類似彈絲的構造(假彈絲)來散播孢子。
苔蘚的孢子非常輕,除了運用蒴齒和彈絲散布之外,風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氣流如果適當,苔蘚植物的孢子甚至可以飄到12,000公里以外的地方。國內少數研究苔蘚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主任秘書楊嘉棟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在阿里山地區採集到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區才有的銅綠護蒴蘚,就是因為阿里山地區剛好位在喜馬拉雅縱谷地帶旺盛西南氣流的迎風面。
台灣因地理位置、海拔和地形影響,幾乎成為東亞、東南亞和環太平洋地區裡面的苔蘚相的綜合體,在研究苔蘚植物方面其實占有非常大的地利之便,多樣性也非常高,全球25,000多種苔蘚植物中,台灣地區約有1,500多種。其中,苔大約1,000種、蘚約莫500種。同時由於苔蘚植物特殊的形態構造與生物學特性使其對空氣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氟化 氫、一氧化氮等)的反應相當敏感,所以苔蘚植物是研究空氣污染時很好的生物性指標。
當陽明山上可以看到日本特有的日本護蒴蘚、阿里山區可以找到全球標本不超過5份的銅綠護蒴蘚、玉山北峰竟然能發現在地球存活了數千萬年的冰河孑遺植物──高木苔的時候,台灣儼然已經成為亞洲地區研究苔蘚的最佳地點。
苔蘚看似微小,卻是植物界的極限生存高手,無論是高山或極地都可見到
它的蹤跡,下次,當您遨遊山林時,除了欣賞層巒疊翠之外,也別忘了瞧瞧腳邊的小世界,一探這綠色小精靈的奧秘。
展示圖文
展映實景
企劃製作
監製:科技部
策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楊嘉棟主任秘書
視覺設計: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文字審訂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楊嘉棟主任秘書
著作權
見展示圖文標註
推薦文章
113/07/31
心血管疾病的救星,人工(生物)血管是什麼?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5/29
為了蛙鳴、為了土地、為了健康、為了孩子——與自然共生的永續農業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碳封存是臺灣淨零解方之一,如何兼顧環境及社會、經濟的需求?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從歷史中挖掘未來:綠豆的基因祕密與氣候生存法則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