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養鴨人家:繽紛的鴨世界
97/12/05
瀏覽次數
20257
魏良原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花蓮種畜繁殖場
「鴨」是屬於鳥綱雁形目雁鴨科中部分屬的通用名稱。依據霍華-摩爾(Howard and Moore)的分類,雁鴨科可再分類為鴨亞科、雁亞科、樹鴨亞科、斑鴨亞科、麻鴨亞科等,鴨、雁、鵝、天鵝等鳥類都屬於這一科。
鴨子家族除了可做為肉、蛋等蛋白質來源的「家鴨」之外,尚有供觀賞及寵物用的「野鴨」,雁鴨科鳥類甚至是許多國家獵鳥的主要對象。鴨子除了供打獵休閒外,也是席上珍餚,其艷麗多彩的羽毛更是羽絨製品、飾羽及工藝品的原料,牠們跟人類的關係可說相當密切。
雁鴨科的世界
雁鴨科的鳥類都是嗜水性良好的水禽,由於尾脂腺發達,分泌的油脂可經喙塗布到羽毛上,達到疏水的目的來保持體態。雁鴨科分布很廣,各地都可發現牠們美麗的蹤影,其中又以北半球居多,棲息領域從淡水到鹹水,從遠洋到內陸,許多湖泊、水庫、沼澤、河川、河口、海邊等水域,幾乎都可以看到。
牠們有扁平的嘴,性群棲,善於游泳,也善飛行,趾間有蹼,以水生動物或植物為食,有些種類甚至可潛入水中覓食,如長尾鴨。
本科部分禽類的繁殖是靠終身配對的「一夫一妻」制,例如天鵝、麻鴨、樹鴨等,公、母鴨會共同擔負養育幼鳥的工作,公鴨甚至會參與仔鴨的孵化。至於夫妻關係不明確的種類,其配對只維持於繁殖季節,例如經常被用以引喻鶼鰈情深的鴛鴦,公鳥甚至在孵卵之後就落跑了。和鴛鴦同屬的另一個成員--木鴨,體型稍小,顏色較暗,以藍黑色毛覆蓋,由於和鴛鴦一樣鮮豔動人,經常被人們誤認。
雁鴨科與人類的關係相當密切,其中「鵝」普遍認為是人類第 1 個馴化的家禽。不過家鵝在中國跟在歐洲有不同的起源,中國家鵝起源於鴻雁,歐洲的則源於灰雁。鴨也是重要家禽之一,牠是由屬於雁鴨科的野生「鳧」進化而來。中國戰國時期的古籍中就有「野鴨為鳧,家鴨為鶩」的記載,顯示中國鴨隻的飼養已有悠久的歷史。目前普遍認為經馴化的家鴨,起源於野生的花嘴鴨(斑嘴鴨)和綠頭鴨。
臺灣養鴨歷史由先民渡海來臺開始,至今已超過 300 年。由於鴨隻性喜戲水,常可以看到鴨群在溪流、池塘或水田間啄食嬉戲。過去稻田收割時,養鴨人一竿在手的趕鴨印象,正是臺灣傳統農村的最佳寫照。既然鴨在臺灣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那麼現在跟過去的養鴨有什麼不同呢?
最會生蛋的鴨子
臺灣目前生產鴨蛋的品種稱為「菜鴨」,是先民自中國華南引進的,體型小,產蛋量多,是世界上高產蛋性能的水禽之一。菜鴨羽毛顏色變異很大,可分為褐色菜鴨和白色菜鴨。
褐色菜鴨是主要的產蛋品種,於孵化後約 120 天開始產蛋,成熟公鴨重約 1.3 公斤,母鴨 1.3 ~ 1.4 公斤,蛋 65 ~ 68 公克。鴨蛋因蛋殼較雞蛋堅固,所以成為皮蛋、鹹蛋等加工蛋製品的來源,但鮮少做為生鮮食蛋。我們常用「考鴨蛋」來形容學生考試得零分,其原因除了蛋的形狀像「0」以外,也有因鴨蛋殼較硬,藉以隱喻該生頭殼硬、反應慢。
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為增加蛋鴨生產效率,提升產業競爭力,耗時21 年培育出新品系「褐色菜鴨畜試一號」,自孵化破殼後一年內,就可產 228 顆蛋,是全世界最會生蛋的鴨子。
褐色菜鴨除產蛋之外,早期農人也會利用母鴨良好的產蛋能力,結合公番鴨較大的體型與優良的肉質,進行品種改良。他們站在水中抓住母菜鴨讓公番鴨駕乘,進行授精,藉以完成不同鴨屬之間的雜交,以生產物美價廉的黑色羽毛的肉鴨。
但以這種方式繁殖的土番鴨,因身上的黑色針羽不易剔除,造成鴨隻屠宰後的外觀不佳,且羽毛可利用性較差(因大部分的需求是白色羽毛)。有鑑於此,宜蘭分所經長期收集羽毛白色且體型與菜鴨類似的鴨種,選育出體型和毛色都固定的白色菜鴨。牠的羽毛是純白色,外觀、孵化後初產蛋的日齡及蛋重都與褐色菜鴨相近,惟成熟體重稍重於褐色菜鴨(1.4 ~ 1.5 公斤),可以用來生產二品種或三品種雜交產生的土番鴨。
肉鴨生產系統
臺灣肉鴨品種以北京鴨、番鴨及土番鴨為主,其中又以土番鴨的飼養量約占 80% 以上。由於不同的鴨品種特性各異,以下簡單介紹各品種,以助於了解土番鴨複雜的生產系統。
北京鴨
北京鴨原產於中國華北地區,於 1873 年傳入美國,經選育成純白色且體型碩大的品種後,再傳至歐洲,成為世界知名的肉鴨品種。1954 年引進臺灣後,便成為相當重要的鴨隻品種之一。
北京鴨成熟公鴨體重 4.5 ~ 5.5 公斤,母鴨是 3.5 ~ 4.0 公斤,約在孵化後 6 個月產蛋,蛋重 80 ~ 85 公克。北京鴨生長快速,脂肪堆積量多,並不適合臺灣燉煮的烹飪習慣,主要做為冷凍鴨肉供應外銷或烤鴨用。
改鴨
自 1954 年從美國引進北京鴨後,農民把其放牧於田間,由於北京鴨食量大、體型粗重,並不適於這種飼養方式。但已放牧出去的北京鴨與田間的菜鴨雜交後,產生一些未經選育的鴨群,這些鴨群就成為最早期的「改鴨」。相較於公番鴨配母菜鴨生產的二品種土番鴨,利用改鴨為母系的三品種(北京、菜、番)土番鴨因體型較大,漸受到歡迎而普及化。
所謂改鴨泛指公北京鴨與母菜鴨的雜交種,依不同的交配結果,可分為白改鴨、大改鴨及花改鴨。
白改鴨是公北京鴨與母白色菜鴨的雜交種,全身純白,宜蘭分所育成的白改鴨,民間稱為「中心改鴨」。如使白改鴨再與公北京鴨配種,其後代就稱為大改鴨,再配一次的稱特大改鴨,主要是配合巿場對大型土番鴨的需求。花改鴨是 1982 年左右由鴨農所育成,是公北京鴨與褐色母菜鴨的子代,因其羽色黑白相間,所以稱花改鴨。但後來因毛色不甚穩定而逐漸沒落,至今花改鴨在田間幾乎已不存在。
番鴨
源於中、南美洲的番鴨,最早由祕魯印加人馴化,約在西元 1500 年傳入歐洲後,迅速在法國廣為飼養,臺灣於何時引進已不可考,但至少有二、三百年的飼養歷史。
臺灣早期飼養的番鴨以黑色為主,其面部的紅色肉疣是最大的特徵,因此又稱「紅面鴨」,也有以「麝香鴨」來稱呼的,主要是因為番鴨肉質香味類似麝香。公、母番鴨體型相差將近一倍,公鴨體重 3.5 ~ 4.0 公斤,母鴨 2.0 ~ 2.4 公斤,在孵化後 6 ~ 7 個月可開始產蛋,但其生產有季節性,在臺灣短日照的冬季是牠的休產期。
番鴨由於肉質鮮美,因此成為冬令帝王食補薑母鴨的最好食材。在臺灣以土番鴨為主的商業肉鴨生產中,公番鴨也利用來生產不具繁殖性能的雜交後代,即土番鴨。
白色番鴨則自民國 51 年起陸續由澳洲、荷蘭、美國等地引進。宜蘭分所為改善三品種土番鴨的生產性能,於民國 73 年自法國引進大體型白色番鴨種蛋,成立另一個白色番鴨品系。經二十餘年的選育努力,目前公鴨可達 5.6 公斤,母鴨則是 3.1 公斤。因為可保持土番鴨屠體的美觀,並提高屠宰後羽毛的利用率,白色番鴨逐漸主宰番鴨繁殖的主流地位,使得黑色番鴨族群快速減少。現今薑母鴨的來源,大多是白色番鴨。
土番鴨
土番鴨是公番鴨與母菜鴨、改鴨或北京鴨的雜交後代,由於番鴨與這些鴨種都是不同屬,因此土番鴨並不具生殖能力。在民國 50 年以前,鴨農以褐色母菜鴨及黑色公番鴨進行屬間雜交,來生產二品種土番鴨。現今臺灣肉鴨則以三品種土番鴨為主,所謂三品種指的是北京鴨、菜鴨及番鴨,生產方法是使母菜鴨與公北京鴨雜交的後代(即改鴨),再與公番鴨雜交產生。
土番鴨羽毛顏色分布很廣,由全身黑褐色至全白都有。黑色土番鴨喙及腳脛是黑褐色,白色土番鴨喙是粉紅色,腳脛橙黃色。近年來由於毛色選育有成,現今的土番鴨生長快速、肉質鮮美,且屠體整潔美觀。如今黑色土番鴨已漸絕跡,白色土番鴨成為市場主流,不但解決了屠體黑色針毛殘留的問題,也提高了羽毛的利用價值。
目前為因應市場需要,也有利用母北京鴨與公番鴨雜交的二品種大型土番鴨,12 周齡體重就可達 3.6 公斤。除少部分供應國內特殊的市場外,大部分以胚胎蛋外銷東南亞。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8年12月,432期,12 ~ 15頁
菜鴨(4)
土番鴨(5)
北京鴨(6)
改鴨(3)
肉鴨(4)
蛋鴨(3)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6/30
誰說止痛藥只能止痛?它可能是下一款美白成分主角!
曾繁安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4/02/26
Wi-Fi 不只能用來上網?看它如何成為居家照護與入侵者偵測的幕後功臣——專訪謝宏昀教授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3/29
雷達如何「看見」雨?揭開暴雨來臨前的氣象徵兆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