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奈米真的沒問題嗎?
103/02/21
瀏覽次數
41739
黃承揚
|
英商牛津儀器
全球最大之奈米技術盛會-International Nanotechnology Exhibition & Conference 將於2014年1月29日至1月31日在日本東京舉行。屆時日本一流的奈米研究機構,例如: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AIST)、日本國家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新能源產業技術總合開發機構(NEDO)等均會展出最先進之奈米技術與應用。然而在熱烈討論奈米最新技術如何改善人類生活的同時,我們是否該省思奈米技術是否會對人類或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呢?奈米科技背後所帶來之風險,讓我們在發展奈米技術時,更需細膩地思考奈米真的沒問題嗎?
民國50、60年代為十大建設的時代,政府為拉抬國民經濟,進行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同時也推動家庭孕育工業計畫,而造就卓越的經濟成長率,讓台灣擠身亞洲四小龍;當時高速經濟起飛的年代,台灣有如「蒙上眼睛向前衝刺的賽馬」,為了經濟成長而無反思高速發展下所帶來之負面問題的空間,因而忽略了勞動者健康,也賠掉了環境生態。
回看今日,奈米產值1年高達5000億美金以上,各國政府莫不大舉向前衝,期望能成為奈米技術強權;然而產學研各界對奈米的毒性與環境危害卻還很陌生,至今都未有正式機構發表「奈米危害」這一議題,這不免讓人聯想我們會不會再次重蹈覆轍?在大力發展奈米科技同時,是否已於無形間損害了國人健康與美麗寶島。
殺菌效果奇佳的奈米銀、具有光觸媒與脫臭能力的奈米二氧化鈦,這些都是為人津津樂道的奈米神奇功效;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享受奈米好處時,有沒有想過生產過程?或是將來丟棄的這些奈米廢棄器具,是否造成人體與環境的危害?目前已知的奈米危害可列舉如下,藉以提醒大家,應該有另一種聲音問問「奈米真的沒問題嗎?」
一
、
奈米級粉塵是生產工人的新殺手
奈米物質泛指粒徑在1~100奈米的物質,例如:奈米碳管直徑約2~10奈米;然而人類的呼吸過濾系統,鼻咽喉可過濾5~10微米的顆粒,到達氣管與支氣管可過濾的顆粒也只有2~3微米,對於小於1千倍的奈米粉塵,身體是沒有任何抵擋能力的。若工人在生產或包裝奈米粉體時,不甚吸入過量粉塵直達肺泡,這將導致肺部永久性損傷,甚至死亡。相關案例已在全球各地發生,由於奈米危害認知不足、工安教育宣道不夠,在沒有足夠防護與隔離措施下製造奈米產品,將損害勞工健康。
二
、
奈米粒子表面積大,易引起肺部與心血管疾病
近年來標榜添加奈米的藥妝產品正夯,例如:脫臭奈米襪、高SPF奈米防曬乳、含有奈米顆粒的化妝品等。由於奈米微粒體表面積大,讓防曬乳或化妝品效果倍增;然而也因奈米細小,粒子可輕易穿透毛細孔或血管,從英國皇家學會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老鼠動物實驗顯示:若奈米顆粒直達血管進入動物心肺後,其體表面積的優點將迅速變成危害身體的缺點,顆粒愈小,愈具高反應性及毒性,容易造成肺發炎、血管阻塞、心肌發炎及退化等各種症狀。
三
、
抗菌、殺菌的奈米銀產品包羅萬象,卻也是生態殺手
早年韓國電器業者最先將奈米銀應用於冰箱、洗衣機、冷氣、空氣清靜機等電器設備上。奈米銀的抗細菌、抗黴菌效果真的沒話說,主要作用在於銀離子本身能抵抗空氣中任何細菌的生長,更會抑制細菌本身的代謝;但這些將來老舊丟棄的奈米電器產品,若進入垃圾掩埋處理或流入廢水處理系統中,奈米銀也一樣會將具有分解垃圾或分解髒汙的細菌殺光光,然在自然生態中,這些食物鏈底層的黴菌與活體細胞其實正為地球扮演著清道夫的重要角色,因此使用奈米銀過度抑菌與抗菌,其實對地球生態與人類健康並不見得是件好事。
奈米正因粒小、活性大,為人類帶來無限妙用;但也因為其小,更讓奈米無孔不入,容易與有機體反應進入生態系統。在高度開發奈米技術之時,我們更應該制定奈米風險管理,例如:奈米微粒量測標準、環境衝擊影響規範,及完整的健康風險評估等,惟有多面向看顧,才能使奈米技術發展更加完備,使用也更加安全,讓消費者安心。(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103年/01月)
責任編輯:
楊谷洋|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科技與社會中心智庫研究團隊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1
科學爭議中的研究方法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2/13
家貓健康與人類風險,呼吸道共通傳染病的隱藏威脅
王儷蒨
|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儲存書籤
113/08/28
廢棄蝦殼讓魚魚變漂亮——天然增豔劑新材料
文詠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6
長頸鹿遠足到巴黎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