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日核廢料再處理計畫面臨瓶頸

102/01/11 瀏覽次數 17525

新聞報導

斷層帶上的核能島國—日本,將如何處理國內核廢料爭議?或可以從位在日本北部沿海小村落六所村的核廢料再生計畫窺知一二。

日本在六所村(Rokkasho)興建「快滋生反應器」(fast breeder reactor),試圖將核廢料再生,轉變成鈽-鈾混合物供做反應器的燃料,也可減緩核廢料存放問題。但這項計畫宣告失敗。

但日本仍不死心,持續在六所村推動核廢料再生計畫。若六所村計畫停止,將近3,000噸的高強度核廢料就須運回已無儲存空間的各核電廠,必然造成核廢料無處儲存問題。而六所村核廢料再生截至目前,僅在試運轉階段分離出45噸的鈽,濃縮再製後將全數供作反應器燃料。

但日本反核人士認為,日本人口高度密集、位在活躍地震帶上,加上311福島核災的慘痛教訓,核燃料再生計畫似乎不再受到日本人民的支持。

前國土交通大臣前原誠司(Seiji Maehara)2012年11月向國會議員報告時指出:「我國當前的兩大問題,一是核廢料再處理計畫,因為快滋生反應器尚未完工啟用;另一是核廢料儲存問題始終未能解決。但我們卻仍推動核能計畫。」

過去催生日本核能發電的執政黨自民黨黨團表示,接下來的10年,他們將找出日本最佳的能源結構,並有效率地逐步除役核電廠。新任首相安倍晉三說,他將考慮前政府的決策,未來不再興建核反應器。

六所村核廢料再處理廠於1993年動工興建,斥資2.2兆日元、折合270億美元。日本政府最新的數字,若六所村核廢料再處理廠順利營運到2060年,將耗資43兆日元(約5,000億美元)。

(以上摘譯自美聯社2012/12/28 報導,詳細內容請參考新聞來源:Nowhere to use Japan's growing plutonium stockpile / By MARI YAMAGUCHI  ;另正文加底線處,詳見以下[答蔡正元立法委員臉書發文問])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核電廠是以反應器鈾燃料分裂產生熱能,經由汽輪機轉換成為電能發電。

核分裂會產生具高強度放射性的核廢料,對動物健康和環境都具高度威脅,就算經過數萬年衰變,仍具有極高的放射性,因此高強度核廢料的儲存一直是個大問題。

快滋生反應器被認為是解決核廢料問題的希望。快滋生反應器可自用過的核燃料棒分離、濃縮提煉出可再次使用的燃料,同時減少核廢料的數量。

目前許多國家正興建快滋生反應器,但多無法有效運轉,因為耗資過大,以及安全性的顧慮,包括美國、法國以及德國等核能大國都宣布放棄。(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編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特約主筆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葉欣誠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答蔡正元立法委員臉書發文問]

102年4月26日蔡正元立法委員臉書發文,就本文提出質疑:

⋯⋯ 該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
的執行團隊編譯,蔡正元在訪視六所村日本核燃料公司時,特別就該文提出查證。查證結果是:

一、六所村從來就沒有興建快滋生反應爐的計畫,但該文說計畫失敗

二、六所村的用過核燃料再生工廠已完工,正在試運轉,預定今年十月商轉,但這跟快滋生反應爐無關。

三、六所村的核燃料再處理工廠不是1993年動工的,請查清楚。


「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謹就以上質疑之回應如下:

本團隊執行之「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計畫,為一科普實作計畫,計畫分為兩部分,一為編譯外電為主的科學新知,二為與本地優秀記者和環境科學專家合作的專題寫作。本文〈日核廢料再處理計劃面臨瓶頸〉,屬於科學新知部分,係編譯自美聯社記者Mari Yamaguchi於2012/12/28所著,標題為Nowhere to use Japan's growing plutonium stockpile一文。以下針對蔡委員所提的三點質疑分別予以說明:
 
一、有關「六所村從來就沒有興建快滋生反應爐的計畫,但該文說計畫失敗。」
◎說明:
本團隊於該文第二段之表述原文為:
日本在六所村(Rokkasho)興建「快滋生反應爐」(fast breeder reactor),試圖將核廢料再生,轉變成鈽-鈾混合物供做反應爐的燃料,也可減緩核廢料存放問題。但這項計畫宣告失敗。
美聯社原文相關段落是:
Those ambitions are falling apart because years of attempts to build a "fast breeder" reactor, which would use the reprocessed fuel, appear to be ending in failure.

兩相對照,美聯社原文明確指出日本在六所村多年來試圖興建「快滋生反應爐」,而且面臨失敗。不過本團隊文章在轉譯時,將「試圖」表述為確定語氣,形成語意落差。由於本計畫每篇科學新知文章都歷經編譯人員的編譯、執行編輯、科學編審、計畫主持人及共同主持人審定四道程序。過程中,出現校改落差,日後將予改進。關鍵原文的直譯應為「多年來,試圖興建能夠使用再生燃料(reprocessed fuel)的快滋生反應爐的計畫,看來最終是失敗了。」

二、有關「六所村的用過核燃料再生工廠已完工,正在試運轉,預定今年十月商轉,但這跟快滋生反應爐無關。」
◎說明:
本團隊文章中並未將核燃料再生工廠與快滋生反應爐畫上等號,僅交代核燃料再生工廠、快滋生反應爐分別是日本針對核廢料處理的機制。
 
三、有關「六所村的核燃料再處理工廠,不是1993年動工的,請查清楚。」
◎說明:
本團隊文章最後一段提及:
 
六所村核廢料再處理廠於1993年動工興建,斥資2.2兆日元、折合270億美元。日本政府最新的數字,若六所村核廢料再處理廠順利營運到2060年,將耗資43兆日元(約5,000億美元)。
本段係根據美聯社原文第13段進行編譯,該文指出:
Construction at Rokkasho's reprocessing plant started in 1993 and that unit alone has cost 2.2 trillion yen ($27 billion) so far. Rokkasho's operational cost through 2060 would be a massive 43 trillion yen ($500 billion), according to a recent government estimate.
 
兩相比較,美聯社內文確實提到1993年興建再處理廠之情事。

四、本計畫中科學新知之相關報導皆係依據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稿件翻譯,並明載來源於各篇文章。美聯社為國際數一數二之通訊社,亦為全球媒體所採用,其相關採寫皆訂有嚴謹之作業規範。依據媒體作業通例,外電編譯稿件皆以引述來源方式處理,而無法進行實質查證,本計畫亦係依循媒體相關專業原則進行, 並無二致。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