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台南市濱海鹽田植物調查

105/06/07 瀏覽次數 2680
荷蘭人在台南市安南區台江內海西側的北汕尾(四草)建立了海堡,鄭成功又從北汕尾登陸留下了豐富的遺跡,日本人也在這地區開發部分沼澤區及農田為曬鹽埸。現今這個地方被設為「鹽田生態文化村」,但由於許多硬體設施仍不完整,不易吸引觀光客前往。

在過去,鹽的運輸除了透過火車外,主要以竹筏港溪運送。竹筏港溪開闢距今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是一重要的文化古蹟。「竹筏港」稱呼是因渠道僅能容許竹筏通行,兩岸有高大的海茄苳、欖李、紅海欖等紅樹林植物,群聚形成美觀的「綠色隧道」,是個相當知名且熱門的景點,現由四草大眾廟經營管理。

自2012 年10 月開始,在這地區進行了全面性的植被調查,包括木本及草本植物,並詳細描述物種特徵。研究調查範圍北起台南市七股區舊國聖燈塔,南至安平區四草大橋鄰近區域,東由公路台17線,西至海堤附近的紅樹林、海埔地、農耕地、魚塭地等沿海地區。調查目的是植群改變的對照,並補遺目前植物誌內未記錄到的物種資料。

因受到氣候變化、環境開發,以及大規模耕種的影響,紅樹林及沿海生態系已與以往大不相同。本文僅記錄2015年5月的部分調查資料。

植物調查

2015年5月,一群植物愛好者開始了一周的植物親近之旅。一周的開始通常是忙錄的,早上集集鎮和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來訪,洽談社區生態旅遊與保育,希望社區能廣植蝴蝶食草與蜜源植物以發展蝴蝶觀光。植物與動物的關係非常微妙,有些動物只吃特定的植物,例如菲律賓饅頭果樹上常可看到白三線蝶、台灣單帶蛺蝶、台灣琉璃小灰蝶等蝴蝶,這些蝴蝶的幼蟲喜歡吃的特定植物就叫食草。

蜜源植物指的就是蝴蝶成蟲的食物,通常是含較多花蜜的花,例如校園中較常見的馬纓丹與繁星花,可惜這2種都是外來植物。既然要提倡保育,原生植物如高士佛澤蘭、冇骨消都是不錯的選擇,當地常見的蝴蝶食草有菲律賓饅頭果、密花苧麻、芸香科植物、酢醬草等。

下午出發前往七股。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有個籌備處,位於曾文溪畔的黑琵展示館。晚餐時大伙外出,很驚喜地發現一株已追蹤多時的物種植物–雞母珠,老一輩的人幾乎都認識它。它曾經常見於台灣低海拔地區,種子呈鮮豔紅色,先端有黑色斑點,是含毒蛋白的有毒植物,早期在墾丁公園會串成手鏈販售。這時剛好是果實成熟期,整棵結實纍纍,想想七股有展示館,雞母珠是當地的特殊物種,應該要找串美麗的果實當展示品,晚餐時就為七股展示館帶來了植物展示品。

特生中心楊嘉棟主祕是台灣苔蘚植物少數的研究者,出門前特別叮嚀七股有種特殊的地錢,希望協助採集新鮮標本,讓他可以仔細觀察研究。在七股多次的採集工作中,我們以植物做為各地區採集地的代號,這次採集點的代號是百金調查點。龍膽科的百金是海岸植物,台灣植物誌記錄這物種分布於北部與東部海岸地區,到了台南海濱調查才知道南部也有野生族群。

七股通常乾旱,為了灌溉方便,許多地方會挖小池塘,而埤塘與排水溝都是調查的重點。台南海濱是鄭成功登陸所在,開發的非常早,海濱除了紅樹林外,保留下來的原生景觀非常少,且原生植物幾乎退守到埤塘附近、灌溉與排水溝渠及部分的荒廢地,眼前埤塘就是那種地錢的生育地。但下車先看到的是鵝仔草,盛開時間是早上,下午就謝了,因此要趕緊觀察。這種植物葉子多變,有長線形或深鋸齒狀,這裡的族群比較特殊的是葉片幾乎是細長線形,惟花跟其他地區的又無法區分。

鵝仔草是菊科植物,菊科植物的花頗為特殊,花序都是頭狀花序,小花有舌狀花與管狀花兩種,花序則有全舌狀花、全管狀花與部分舌狀部分管狀3種排列方式。花序中的小花全舌狀花以前就放在舌狀花亞科,這群植物的花粉近似球狀,花粉外的紋飾是窗格狀。全管狀與部分管狀則屬管狀花亞科(現在已分成多群),花粉通常是三溝孔,外壁有疣狀或刺狀凸起。

鵝仔草是舌狀花亞科植物,所有的小花都是舌狀花,也都是兩性花,大清早就開花,屬於雄先熟的物種。開花機制非常特殊,花苞時雄蕊緊緊抱住雌蕊,花藥內向,在花苞時花藥就打開,雌蕊的花柱有毛。當花剛開時花柱伸長,這些毛就沾上花粉把它帶離花藥,因此花剛開時花柱是黃色的,也就不容易看到菊花的花藥開裂。這種利用雌蕊攜帶花粉的機制就叫次級傳粉,這時通常雌蕊尚未成熟,可以避免自花授粉。

成熟的雌蕊可見花柱的柱頭2叉長刷毛狀。鵝仔草是翅果屬植物屬名Pterocypsela,就是指有翅的果(Pteron翼+cypsela連蕚瘦果)。我們剛取完它的花粉時就來了一陣大雨,收拾工具回車上拿雨具後再前往埤塘,一到埤塘,發現景色已跟上次調查時完全不同。之前岸邊是土堤,目前則是雜草叢生,已看不到任何地錢的植物,倒是新長出了許多天胡荽屬植物,百金依舊在,已是結果期了。

再找另一個埤塘,意外發現埤塘內滿滿的布袋蓮開花了。布袋蓮是聲名狼藉的入侵植物,因花瓣上有一鳳眼斑紋,又稱為鳳眼花。在台灣好像沒有結實紀錄,曾聽說是因為台灣只有1型花,這種屬於異型花受粉的植物,只有1型花當然不會有果實。傳粉生物學的書上寫布袋蓮的花有3型花柱,這次有機會當然要看個清楚。映入眼簾的花有淡粉紅與粉紅色2種顏色,想當然耳,金銀花應該就是這樣,花剛開時是白色之後轉黃色;草海桐也是白轉黃,但白花是雄花期,黃花是雌花期,布袋蓮的故事又是什麼?

大自然真是奇妙,布袋蓮的小花無梗是穗狀花序,花序由下往上開,淡粉紅色花序的先端花已開,但下方的花並沒變色,看看粉紅花也是,原來同株的花不同成熟度,花的顏色都是相同的。然而有趣的事發生了,粉紅花的雄蕊在前,淡粉紅花的雌蕊在前,異型花柱,再看看當地其他的植株,完全符合這個特性。回程中天空已放晴,再看看鵝仔草花的變化,意外發現幾隻蜜蜂前來傳粉。有趣的是這些蜜蜂的腳與側腹部已經沾滿了花粉,還貪婪地收集著。

回到研究室後解剖布袋蓮,粉紅色花的雄蕊2型,長雄蕊有3枚長4.2公分,短雄蕊也是3枚長2.2公分,雌蕊長度介於中間;淡粉紅色花雄蕊也是2型,長雄蕊3枚長3.2公分,短雄蕊3枚長2.2公分,雌蕊位於最前方。不同的是雄蕊有3型,為何是3型花柱,不是3型雄蕊呢?用尺量了一下,原來雄蕊明顯不同,粉紅花的是長雄蕊中花柱,淡粉花的是中雄蕊長花柱,未發現是短花柱型。

授粉的機制是長花柱只接受長雄蕊的花粉,中花柱只接受中雄蕊的花粉,短花柱只接受短雄蕊的花粉,而能避免自花授粉。那短花柱的花,雄蕊就是長+中型雄蕊,上網查看資料證實了這個想法,大自然真是太奇特了。晚上志工朋友傳來訊息,台南百年魚木正盛開中,而且就在七股的附近地區,因此決定隔天前往調查。

魚木屬於山柑科植物,山柑科以前中文名是白花菜科,但因白花菜科已自成一科,為便於區別,中文名須隨之更改。山柑科台灣有2屬,分別是單葉的山柑屬與三出複葉的魚木屬,這個科的特徵是雌蕊有明顯子房柄,子房柄是個特殊構造。通常觀察雌蕊,子房柄生於花盤上,雌蕊含子房、花柱與柱頭,山柑科的子房基部有長梗,花柱短。

在野外魚木並不多見,零星分布於中低海拔山區。台南的魚木據當地人描述已有百年歷史,當時是因牛生病,由當地獸醫所種植,另一棵是養牛戶種植。開花的物候機制比較像桃花心木,即開花前才落葉,全株於春天時葉片才落,落完葉後,花與葉馬上同時長出來,非常壯觀。今年可能因為乾燥,植物花盛開,網路稱為爆炸式的開花。

一群人到安南區看到百年魚木的路標,走到一間廟,看到幾株大樹想說就是它了,但一看是大榕樹與刺桐。剛想說問問當地人,突然看到遠方有一株大樹,布滿白花應該就是它了。走近一看,真是壯觀,可能有幾萬朵花吧!通常花海是許多植物形成的,這種由單一株植物形成的花海也是特殊景觀。上次看到黃花風鈴木時稱為壯觀,今天看到魚木盛開只能說感動,納悶為什麼台灣魚木在賞花界居然默默無聞,樹上可見鳥、蝴蝶與蜜蜂穿梭其間。

聽聞本來是道路開闢時要砍除的樹,由於當地民眾的抗爭才留下,真是意外。台灣已進入開發國家的行列,但是工程規劃與執行依舊太粗糙。

魚木屬是林奈於1753年所發表,屬名Crateva是為了紀念希臘草藥學者Kravea,中名是因台灣漁民會利用木材刻成魚的形狀用來釣魚因此稱為魚木。因其葉是三出複葉,當地人稱為三腳鱉。

台灣有名的賞花地點主要是台北溫州街的魚木,這地方的魚木有2個告示牌,學名分別標示Crateva speciosaCrateva religiosa,中文名稱是加羅林魚木,是外來栽培植物。但採於這地方並收藏在臺灣大學植物系標本館的標本,鑑定的標籤是樹頭菜。打開網頁,似乎香港也發生過類似的故事,以前稱加羅林魚木的樹目前已都改名為樹頭菜。

在中部的點是彰化市公園路的自來水公司,據說也有百年歷史了,這裡有3株,其中有2株比鄰而生。另一地點是彰化縣的埔鹽,解說牌寫有120年歷史。台南這次調查共見4株。

魚木的花很特殊,花瓣4片,生於一邊,雄蕊16~18枚,花絲很長,先端花藥黃色2室,花粉黃色。值得觀察的是它的開花,人們看它開花幾乎都是在白天,花開上萬朵真是可觀。但其實很少人真的看過魚木開花,因為我們曾觀察過白花菜,知道它在傍晚開花,隔天早上花謝,所以採了一些枝條想帶回七股試驗站觀察。可惜回七股時發現花藥居然都掉了,只好晚上再回去觀察。

白天觀看時發現魚木的雄蕊都下垂,晚上來卻見雄蕊上揚,樹下可聞花的清香,原來這時才是真正的開花時間。花的顏色也隨時間不同而變,花苞時花瓣呈白綠色,花開時花瓣是純白色,花謝了花瓣是米黃色。雌蕊也有變化,柱頭在花苞時下陷,花開時會凸起成厚唇,其實這只是它兩性花的描述,它還有另一型花是雄花,這種類型的花稱為雄花兩性花植物。

第四天的工作是找野草,調查地點在土城。這裡大都是農田,田裡的雜草較特殊的是四瓣馬齒莧,這種調查者不常見的植物被認為是有害的雜草,卻是植物調查者的寶,其他還有雲林莞草等。四瓣馬齒莧是中午開花的植物,因此許多調查者沒看過它的黃花,有幾個植物愛好者都曾專程打電話詢問何處可以看到這物種,可見它的特殊性。講到馬齒莧很多人都會想到野菜,但事實上在餐廳吃到的通常是栽培的白花大花馬齒莧(Portulaca grandiflora),而非真的野生的馬齒莧。

台南市濱海地區是台灣最早開發的區域,鄭成功到台灣時就是由這裡登陸,但近年來幾乎所有原始生育地都消失了,物種也凋零變化。每年物種的調查都有不同,而且這區域除紅樹林外資料很少,希望藉由這次的調查能夠留下較完整的植物資料。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