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大家一起來節能減碳
99/10/08
瀏覽次數
29005
尚景賢
|
空軍航空技術教育學院軍事學科部
我們的日常生活都依賴地球的礦物資源所產生的能源,但是天然資源有限,終究會消耗殆盡。如果能夠少消耗一些能源,留給未來子孫的也就愈多。
1996 年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指出,從工業革命至 1994 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從 280 ppm 增加到 358 ppm,若不針對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採取適當措施,2100 年時全球平均氣溫會比 1990 年高攝氏 2 度,海平面會上升 50 公分。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持續惡化擴大,希望能在 21 世紀末使二氧化碳濃度維持在工業革命前的2倍,因此目前全球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必須削減一半。由此可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是全球的當務之急!
全球正為這一議題展開全面性的行動,我國也無法置身事外。為了落實節能減碳,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方法,希望能從每一位國民本身自我要求做起,本著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精神,致力於追求任何可能促進節能減碳的方法和要領,為世界福祉貢獻一己之力。若能從其他國家、政府機關,以及各類團體、企業推動或發展的策略中,有效學習引用,必能為節能減碳工作的推展提供努力的方向。
2007 年各國二氧化碳總排放量中,臺灣排名全球第 13。環保署提出了溫室氣體排放量目標,預定於 2016 至 2020 年間回到 2008 年的水準;2025 年要回到 2000 年的水準;2050 年則要回到 2000 年的一半。這是非常難以達成的目標,需要發揮很大的毅力,更需要全體國民共同努力參與才能夠達成。
馬總統曾說,上任後為推廣節能減碳,提出室內開冷氣時溫度設定不要太低、大家儘量不要穿西裝,而遭到許多批評。有人說脫掉西裝不如關掉一座電廠,但關掉電廠不是這麼容易,比較重要的是要讓民眾都有環保、節能減碳的心,這些節能減碳的方式是世界趨勢,每個人都應該參與。
馬總統也舉例,他以前在臺北市長任內推動的每區有一個運動中心,其中萬華運動中心特別邀請德國節能的專家來設計。萬華運動中心在 2006 年啟用時,每坪的建材比一般多花了一些錢,一般是每坪新臺幣 7 到 8 萬元,不過,它每年可以節電 30%。經濟部更推出了「節能減碳獎勵及輔導辦法」,適用於住宅和國中小學。民生用電度數部分,如果今年單期和去年同期相比呈現負成長,最高可享有電費 8 折的優惠。以夏月平均用電 448 度為例,如果省電比率可達到 10%,每期電費最高可省下 183 元。
政府機關的具體措施
行政院從 97 年 10 月開始,推動為期半年的節能家電補助計畫。第一波先補助小家電,民眾只需認清節能標章選購適合產品,結帳時,1,000 到 2,000 元不等的補助款就會直接從總金額中扣除,不必再向經濟部申請。首波受惠補助的產品有冰箱、冷氣機和洗衣機 3 種。如果一個家庭同時購買了冰箱、冷氣機和洗衣機,最多可以獲得近 6,000 元的補助。
經濟部能源局為推動「節能減碳」並帶動產業發展,已於 98 年提高裝設太陽能熱水系統的補助金額,由原先每平方公尺 1,500 元,提高 50% 成為 2,250 元。行政院也已提出 4 年內增加 14 萬太陽能熱水系統用戶計畫,98 年統計國內每年約裝設 25,000 戶,4 年是 10 萬戶,提高補助辦法有助於達成 14 萬戶的目標。除了推動家庭和企業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之外,能源局、產業和學術界也呼籲軍方加入使用行列,從軍事院校的宿舍、游泳池等著手,再推廣至其他軍事機構,期待擴大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成果。
經濟部更在行政院院會報告「節能減碳獎勵及輔導措施」,希望政府機關和學校帶頭,每年用電和用油量須為負成長,國中小學等照明以不成長為原則。能源局長在院會後指出,97 年機關和學校整體用電量成長率是 0.16%,已相當接近零成長。
能源局希望針對個別單位訂定節能目標,但也不希望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例如一般政府機關和學校每年用電至少要負成長 1%,但警勤、消防、醫療救護、工程、國防戰備訓練等單位除外。若是國中、小學、幼稚園、托兒所等,因為照明等必要設備,用電量以不成長為原則。教育部統計,97 年全國各級學校用電約 3,300 百萬度,總電費約 77 億元,其中大專校院人數僅占四分之一,但用電量高達 6 成,檢討空間相當大。
教育部指出,已訂定「校院用電健檢」、「數位電表」等具體方案,希望達成用電零成長的目標。針對「用電零成長」的目標,教育部環保小組表示,97 年 1 月就開始進行全國 162 所大專校院、330 所高中職,以及每縣市挑選的 2 所國中小學,邀請學者專家訪視進行「電力健檢」,並提出改善建議措施。
「數位電表」方案則是鼓勵學校把傳統「碼表式電表」全面更新數位化,哪棟大樓用電多或浪費電力,透過電腦就能即時了解並調整。自 98 年起,預計 3 年內全面找出較耗電的照明、空調和電力系統,為校園用電把關。
此外,還會針對國內 30 所國立高中職進行校園溫室氣體盤查輔導計畫,對於校園裡用電、用油和瓦斯進行減量執行方案,希望能建立各縣市節能減碳的示範學校。
臺北縣「低碳社區發展中心」主要的減碳對象,是一般民眾和社區生活中的二氧化碳,工作方向包括節能省電、綠色交通、資源再利用和低碳生活 4 大主軸,推動目標除了要達到溫室氣體的實質減量之外,長遠目標更要把臺北縣建立為「低碳城市」。首先計劃推動校園綠屋頂、綠籬計畫,並利用擴大內需的機會,在淡水永續環境教育中心、新莊中信國小、新莊體育館網球練習場、縣政府大樓、稅捐處等單位,執行綠屋頂計畫,做為全面推動的範本。
除此之外,配合節能減碳政策和 98 年 9 月 22 日國際無車日活動,臺北縣教育局也擴大在 20 所國中小學推動「走路上學」計畫,並鼓勵自行車道附近的學校,由老師和家長帶著學生騎單車上學。在校園內則推廣自行車教育,98 年已有 63 校響應推廣,99 年持續配合新生入校宣導推廣,鼓勵學生騎自行車上學。另於 98 年已有 41 所學校結合鄰近的水岸自行車道發展遊學路線,99 年更增加至 48 所學校。
高雄縣長楊秋興則力推「高雄學園快捷公車」,透過每天每小時一班的高雄客運 98 路和 99 路公車,聯繫 7 所大學約 6 萬名師生,做為將來「一校註冊,7 校選課」和「圖書證件,一校辦卡,7校通行」的基礎。
7 所大學依地理位置由東向西,是高雄師範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樹德科技大學、義守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海洋科技大學及高雄大學。學園範圍涵蓋燕巢大學城和橋頭新市鎮,面積達一千多公頃,希望未來能比照德國柏林 Adlershof 科學園區,發展成知識型、研發型的園區。各校強調,校方一直擔心學生騎乘機車通學安危,如今有快捷公車可搭,又能接上捷運紅線的青埔站和都會公園站,不僅可減少事故,也具節能減碳意義。
臺中縣政府則在民國 97 年 9 月 3 日公告「臺中縣機動車輛惰轉(怠速運轉)超過 3 分鐘未熄火為空氣汙染行為」,並分 2 階段實施。第一階段自 97 年 10 月 1 日起,針對營業用車輛和公務部門車輛;第二階段自 98 年 1 月 1 日起,針對全縣所有機動車輛進行車輛反怠速的管制工作。環保局呼籲縣民「機動車輛惰轉(怠速運轉)超過 3 分鐘未熄火已公告為空氣汙染行為」,依據空氣汙染管制法的規定,違反將裁處新臺幣 5,000 元至 10 萬元罰鍰。為了下一代子孫的環境和荷包著想,停車請熄火,省錢又環保。
節能減碳的良好實例
基隆的海洋大學不但使用風力發電,同時也收集雨水。校內 2,000 名住宿學生沖馬桶,全靠回收雨水,每年可以省下 35 萬元,一日大概可以節省 35 公噸的自來水。而風力發電系統最大可以供應到 3,000 瓦,足夠一般家庭 4 口人的照明用電。
雲林科技大學成立節能推動小組,從電力負載、需求檢討省電。校園設 4 座「風光能互補型景觀路燈」,由風能和太陽能產生電力,經最大功率追蹤器,儲存深循環蓄電池,再由直交流電控制器把蓄電池電壓提供路燈照明。為了避免系統受天候影響,還設置自動切換開關。節能由需電量大的圖書館、宿舍著手,圖書館可採結冰式冷氣,錯開離尖峰,另外在走廊等公共場所,改採電力自動關閉裝置。學生宿舍冷氣比照搭乘捷運,須先購置使用冷氣儲值卡,再插卡使用。
中山大學發展了一套節能監控系統,監控校內每棟大樓的用電量。這套系統可以遙控每棟大樓的中央空調,當用電量快超過契約容量上限時,就可以遙控關閉部分中央空調,避免學校被罰款。過去最多一年曾經被罰款七、八百萬元,這套系統使用迄今,學校從未再被罰過款。中山大學表示學校計畫把這套系統擴大到每間教室、實驗室,以免教授、學生晚上離開教室、實驗室忘了關燈及關冷氣。中山大學也利用電價較便宜的晚上離峰用電時間,使學校每一個水塔抽滿水。
朝陽科技大學也在校內設置電力監控系統,把中央空調、重大機器設備,以及實驗室、實習工廠等納入管控。該校電腦系統有自動降載功能,當夏天用電接近契約容量時,電腦會自動把冷氣降載,剩下 5 到 6 成。雖然有時會覺得「有點悶,冷氣不夠冷」,但自身節能觀念比電腦強迫更重要,實施到現在也沒有碰到太多反彈。
朝陽科技大學位在山坡地,校內用水全靠電力抽送到蓄水塔。學校設定在晚上離峰用電時間抽水,系統啟用以來,雖然學生人數、學校規模持續擴大,但電費幾乎零成長,97 年 8 到 12 月電費甚至比 96 年同期減少 50 萬元。
高雄大學除了採用電腦監控校內用電外,還全面改用高效能照明燈具來省電。特別的是設有汙水處理場,洗手、洗澡的生活汙水全面回收,經過處理後用來澆花、沖廁所、做為學校生態池用水等。校方估計,一年大約可回收 95 萬公噸生活汙水,省下約 120 萬元電費。高雄大學鄰近海邊,一年到頭都有自然風可使用,學校 96 年特地從國外購買 3 座 3 公尺高的風車,校內生態池兩個長度超過 1,000 公尺的景觀水道,全靠風車打水,完全不花電費。
空軍航空技術教育學院於 97 年 8 月 1 日慶祝升格 6 周年,特別舉辦校慶升旗典禮和響應政府推動節能減碳活動,種植三百餘株的福木,除可美化校園環境、淨化空氣之外,更能建立師生「愛護樹木、植樹造林」的環保意識,共同尊重生態平衡和珍惜自然資源。
該校也訂定節能減碳具體措施,包括統一設定冷氣溫度,並成立專責小組檢測調校溫度、拆除或減少不必要的照明設備和燈管、減少夜間路燈數量、回收冷氣、RO 飲水機排水再運用、改裝省水型水龍頭、水箱置入保特瓶等節水措施。此外,由校長親自做起,每日早上 10 點前、下午 4 點半後停開冷氣,辦公室以小型檯燈照明為主。全體師生都能體認節能減碳的重要性,成效已逐漸擴大。
以上是一些政府機關和學校在節能減碳推動工作上的具體行動,以下就個人可行的具體作為和觀念,提供給大家參考。
節能減碳小撇步
購買本地當季產品
支持本地農產品,可以減少長程運輸所需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選用當季食物,除了美味新鮮外,更能免去儲藏的過程;一次購買所需的量不浪費。若一個禮拜選用一次當地產品,一年就可減少排放兩公噸二氧化碳。
自己種植蔬果
利用自家陽台、屋頂或社區附近的荒地種植蔬果,能夠減少對外來食物的依賴,也可確保蔬果不使用農藥、化肥等。農藥及化肥都須由石化原料製成,相當耗能。
多蔬食少吃肉
每天食用新鮮蔬果,不但有益健康,從能量的觀點來看,直接食用蔬果可以減低能量轉換時的浪費,更是有效使用自然能量的最好方式。平常飲食或喜慶宴客,都可以儘量遵循這個原則!
少開冰箱
每開一次冰箱門,壓縮機需要運轉 10 ~ 20 分鐘才能回冷;減少開門次數和時間,保冷又省電。
先泡米再煮飯
煮飯前先把米洗好泡過再煮,省時省電飯好吃(白米約泡 20 分鐘,五穀雜糧、糙薏仁約 1 小時)。
回收廚餘
廚餘如果當作垃圾處理,會影響焚化爐的運作效率,回收廚餘可製成堆肥,用來培養有機蔬果,健康又環保。
衣物累積相當數量再洗滌
衣物先浸泡 20 分鐘,可提高洗淨效率,且衣料損傷少。此外,使用「適量」符合環保標章的清潔劑(肥皂絲和肥皂粉更佳),易洗、好沖、省水及省電。
善用自然風乾
隨著生活的西化,臺灣有愈來愈多的家庭使用乾衣機來烘乾衣物。根據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指出,一件衣物終其一生有 60% 的能源消耗和清洗、烘乾有關。臺灣夏季酷熱衣料薄,應多利用自然晾乾,不用烘衣機!
舊衣新穿或重新使用
每一件新衣的背後都代表著能量和資源的消耗,有些是合成材料,更是石化製品。另外,棉花田雖占全球耕地的 3%,卻消耗了將近 25% 的農藥。因此,和鄰居、友人交換衣服,或把穿不下的衣物送給其他孩童,淘汰衣物的布料也可重新使用,製作成抹布、環保袋等,省錢更省資源。
不穿西裝不打領帶
夏天穿西裝打領帶真是上班族的酷刑,冷氣也因此越開越強。改換輕便穿著、拿掉領帶,工作更加舒適,冷氣消耗也減少。
多用抹布手帕
過去學校總要求學生攜帶手帕,如今面紙幾乎取代手帕,廚房紙巾則取代抹布。重新使用手帕和抹布,減少紙的使用,不但減少垃圾,也留下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樹木。
支持回收再製的產品
美國一家登山裝備公司回收任何一種品牌的舊衣物,然後把纖維處理後再製成新衣。該公司宣稱,用回收纖維做成的衣物,比用新纖維製造的衣物省能 76%,同時可以降低 71%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支持珍惜資源的公司,等於間接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保護我們的居住環境。
重視綠色風水
選購綠建築不但省能,也有助身心健康。選擇通風和採光良好的住屋,可以減少使用冷氣和電燈的頻率。如果住家已無法大幅改建,也能在屋頂、陽台種植植物,降低室內溫度,或養成打開窗戶的習慣,讓自然氣息在屋內流通,常保涼爽和新鮮空氣。
諮詢能源醫生
找專家到你的住家或辦公室做能源體檢,了解能源使用狀況,並詢問專家如何節能。每耗 1度電約排放 0.625 公斤的二氧化碳,聰明地節約能源,省電、省錢又環保。
拔插頭省能源
根據測試發現,一般家庭裡至少有20台電器隨時處於待機狀態,一個月最高會多支出 70 元電費,也增加了近 20 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認定有節能標章的產品
使用前詳看說明書,避免操作不當、設定錯誤而產生安全問題,或造成無謂浪費和縮短電器的使用壽命。一般家電有四怕:怕髒、怕熱、怕震動及怕潮溼,因此應常清理,保持清潔通風,使散熱良好。
減少垃圾做好資源回收
臺灣大部分垃圾都送到焚化爐處理,焚燒會產生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大量廢氣。做好資源回收,把廚餘分類就能增加焚化爐的效率,若減少 10% 垃圾,每人每年就能減少 454 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使用 1 公噸再生紙可節省 3 萬公升水並少砍 19 棵樹,保特瓶重複使用 2 0 次能減少近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何樂而不為?
多使用大眾運輸
汽車跑 1 公里約產生 81 公克二氧化碳,機車跑 1 公里約產生 23 公克。有趣的是,汽機車所消耗的能源大部分用來移動汽機車本身,而非乘客。交通運輸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排放量的 14%,如果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以步行或自行車做為短程接駁,不但節省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及廢氣汙染,還可以強健體魄!
聰明開車
如果不得已必須開車,儘量共乘,行車時也不要猛加速或急煞車,減少車上擺放物品,並在暫停時熄火,以減少耗油和廢氣排放。
減少不必要的出差行程
長途旅行的交通運輸耗費資源又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善用網路、數位會議以減少不必要的出差,不但減少舟車勞頓,也有助於環保。
在家工作有效率又節能
如果可能,考慮讓員工在家工作,不僅可以減少辦公室開銷,更減少員工通勤的距離和時間。
多爬樓梯健身
多運動能有效強健體魄。對長時間坐辦公桌的上班族而言,爬樓梯是運動的好機會,少坐電梯也環保省電。
種一棵樹
有機會的話種一棵樹,樹木不但能提供涼爽的樹蔭,使人放鬆心情外,更能吸收二氧化碳,大幅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每種 1 棵樹,1 年約能減少 2 公噸的二氧化碳。
參與社區改造
一群人比起一個人更能夠節約能源並改善生活環境,參與社區活動,多多提出社區綠化和省電節能的建議。
選擇在地旅行或直飛
旅行是現代人重要的休閒活動,儘量選擇大眾交通在地旅行,就能減少油料消耗。若偶爾出國旅行,可選擇直飛的班機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支持政府的環境政策
政策是改變環境最快的方式之一,支持政府的環境政策,可幫助大環境的減碳。
舉辦跳蚤市場
逛逛跳蚤市場有趣又環保,和鄰居、親朋好友們把家裡不再需要的物品拿出來交換買賣,珍惜每樣物資。一個家庭的垃圾,說不定是另一個家庭的寶。
購買包裝少的產品
購買包裝簡單的產品,鼓勵商家避免過度包裝。出門攜帶環保袋,吃飯準備環保筷,買飲料使用環保杯,以減少產生的垃圾量。
地球只有一個,節能減碳你我都有責任,只要小小的改變,就會獲得許多的效益。臺灣綠適居協會理事長邱繼哲指出,他居住的社區節能減碳的做法,包括公共區域照明換裝省電燈泡、指示燈換裝 LED 燈具、向台電申請調降「契約容量」等。97 年 2 月每戶分攤的公共用電,比 96 年同期減少幾乎一半。96 年 2 月每戶要分攤 1,023 元,97 年 2 月每戶只需分攤 488 元。
法鼓山簡報室可容納一百多人,不需要空調設備,也不會感覺熱。因為屋頂設計有一個面積龐大的水池,加上四面通風良好,即使炎炎夏日也不會覺得悶熱。法鼓山的雨水回收設備也讓參觀者嘖嘖稱奇,屋頂的雨水沿管溝排放到地面的蓄水池內儲存,然後用幫浦抽水使用。設計師甚至把雨水管加以美化,垂吊在屋簷下,兼具裝飾作用。
他們能做的,我們也可以,節能減碳要追本溯源,由源頭開始。比如說,建築物的座向、通風是否良好,直接影響是否需要裝設冷氣或冷氣的噸位。如果建築物採光不佳,就必須增加燈具,事後再節能減碳已是捨本逐末,事前的規畫設計何其重要啊!
然而就你我周遭而言,有著太多值得我們共同去推廣的觀念和行動。坐而論不如起而行,讓我們一起加入節能減碳的行列,共同簽署展開行動!
節能減碳十大宣言
冷氣控溫不外洩 少開冷氣,多開窗;非特定場合不穿西裝打領帶;冷氣控溫在攝氏 26 ~ 28 度且無外洩。
隨手關燈拔插頭 隨手關燈關機、拔插頭;檢討採光需求,提升照明績效,減少多餘燈管數。
省電燈具更省錢 把傳統鎢絲燈泡逐步改為省電燈泡,一樣亮度但更省電、壽命更長、更省錢。
節能省水看標章 選購環保標章、節能標章、省水標章和 EER 值高的商品,節能減碳又環保。
鐵馬步行兼保健 多走樓梯,少坐電梯,上班外出常騎鐵馬,多走路,增加運動健身的時間。
每周一天不開車 多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減少一人開車、騎機車次數;每周至少 1 天不開車。
選車用車助減碳 選用油氣雙燃料、油電混合或電動車輛和動力/機具,養成停車就熄火的習慣。
多吃蔬食少吃肉 愛用當地食材;每周 1 天或一日一餐蔬食;吃多少點多少,減少碳排量。
自備杯筷帕和袋 自備隨身杯、環保筷、手帕和購物袋;少喝瓶裝水;少用一次即丟的商品。
惜用資源顧地球 雙面用紙;選用再生紙、省水龍頭和馬桶;不用過度包裝的商品;回收資源。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0年10月,454期,54 ~ 63頁
二氧化碳(135)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6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什麼?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2/14
在火車上做實驗!「科普環島列車」讓小學生學習科學也增廣見聞——專訪周中祺副教授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30
智慧能源管理如何推動企業實現淨零排放
丁顥
|
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12/13
家貓健康與人類風險,呼吸道共通傳染病的隱藏威脅
王儷蒨
|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