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感官到感測–淺談感測晶片高速整合技術與應用
106/06/26
瀏覽次數
2679
黃俊銘
|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晶片系統設計中心研究員
人類可以透過各種「感官」去感覺外界資訊,例如:眼睛的視覺、耳朵的聽覺、口腔的味覺、鼻子的嗅覺以及皮膚的觸覺。人類的感官有其限制,所以我們看不到紫外線也聽不到超音波;感測器的發明讓這些限制得以突破,透過各種感測器我們可以擴大我們的感知範圍,並且可以量化這些感測資訊。而半導體以及相關技術的進展讓感測器得以微小化,也讓感測器迅速走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本次演講我們將介紹多種感測器的有趣應用,以及如何快速將一個概念變成具體實用的感測系統。
聽講心得(撰文|孫維新館長)
上週五(06/09)晚間的第七場春季展望演講,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晶片系統設計中心黃俊銘博士擔綱,黃博士以「從感官到感測-淺談感測晶片高速整合技術與應用」為題,分享感測器如何超越感官極限,獲取具體實用的資訊,並且發展出多元應用價值,朝實踐創意的智慧生活邁進!
演講一開始,黃博士就藉由心路歷程的回顧,講述自己一直以來的追求:致力「系統微型化」,只要看見有趣的東西,都會思考該怎樣讓它變小!這也是他20多年來從事晶片工作的原因之一。黃博士曾在2004年與成大教授合作開創了「多計畫單晶片系統」(將很多晶片系統進行融合),後來希望加進不同製程的複雜功能,於2007
年開始異質整合,團隊轉向研究系統級封裝的新方向,並在2011年完成了MorPACK (多層系統晶片模組結構),在國內獲得「國家發明創作獎」的殊榮,還被享譽國際的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spectrum)以「台灣R&D Group」標題報導,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研發與設計實力!
邁入感測時代的重點在於:如何開發各式各樣的感測應用?黃博士列舉了許多研發案例,比如在對橋樑基礎裸露掏空方面,他們開發了橋梁沖刷深度感測系統,目前在濁水溪流域安裝。另外也有為了一氧化碳感測而開發的雲端電子鼻,可無線上網,還不用電池,獲得了紐倫堡國際發明獎金牌。而在娛樂性質的感測應用方面,則有
虛實積木,與浮空顯示器一同互動遊戲。他們現在主要研發的是MorSensor感測積木,希望大家一起使用這項產品開發各式各樣的感測應用!
人的五種感官包括視、聽、味、嗅、觸,而它們又分別對應到辨別顏色、光、聲量、味道,和溫度等功能,相較於感測器,人的感官具備的優點是輕薄短小、攜帶方便、低功耗(不需要散熱器)、不須校正,與完美構裝,但它們也有限制,如可見光範圍、視角範圍等,而這正是為什麼需要感測器的開發。簡單定義「感測器」,是指能將物理量變成可量化數據的設備。溫度計與氣壓球就具備這樣的性質,可稱為感測器前身,因為它們尚有體積太大又危險等缺陷。他接著提到傳統感測器熱電偶的發明,其應用原理是任何導體被施加熱梯度時產生電壓,正符合感測器將物理量轉為可量化數據的特性。
感測器其實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以大家隨身攜帶的手機為例,手機裡的感測器包含聲音、影像、光線、距離、加速度、陀螺儀、地磁、指紋、霍爾,與氣壓感測器等。因為半導體技術的優勢,感測器的研發往體積小、量產快、成本低的趨勢發展,但這並不是絕對優勢,黃博士還說,不同感測器的準確度和價位其實是成正比的,它們各有市場,選擇時取決於應用於何處。
黃博士提到很多人會好奇感測器怎麼感測?事實上大部分是藉由物理量的變化反應到電性(電壓、電流、電阻、電容)的變化進行測量。因為感測器本身的個體特性不同,會導致量測出來的結果有差異,這時校正就顯得相當重要了。感測器的校正重點在如何產生可控制且精確的物理量,以加速度感測器為例:如何營造出持續的
力?他向大家解釋,這部分他們想到的是離心力,不過馬達卻又成了另一個變因,由此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有時校正環境也不好設計。
現在生活中廣泛應用的感測器,還包括了靜脈感測顯像系統、聲音照相系統、動作捕捉感測系統等,黃博士預言「素人感測時代」即將來臨,什麼是「素人感測系統」?其特點正是順應了市場需求:概念較直覺、技術較簡單、生活化、柔性、開發週期短等。以MorSensor感測積木為例,從加速度感測、影像感測,甚至是二氧化碳感測器都有,希望使用者自己設計挑選組合,開發出相應系統。
黃博士在最後介紹了MorSensor創意競賽,希望藉此鼓勵大家投入,他列舉了2015、2016年的投稿作品,包括「洗衣店動態顯示」、「彩妝模擬推薦」、「天氣娃娃」等,可謂創意無限,而今年的MorSensor創意競賽題目為「科普」,目前正在公開徵稿,他表示期待大家能踴躍參與,也期望在未來感測器能夠更普及、更多元、更國際化、增加不同社群參與,並且無所不在!
感測器(15)
推薦文章
114/03/28
從空中看災區、用資料拚速度 AI + 遙測讓防災更精準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5/31
冰河時期的海底記憶:沙錢海膽化石揭開臺灣遠古海洋祕密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4/05/31
不只富饒漁場,更是豐裕生態系!從魚胃和魚肉出發,認識「淺灘」海域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