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奈米科技與生物醫學:神奇的奈米煉丹術
97/11/10
瀏覽次數
41203
周志謂
|
中國醫藥大學藥用化妝品學系
古代的煉丹術
自古以來,人們都在追求能使身體百毒不侵及長生不老的方法。在中國,最早的方式可能以找尋天然的仙藥為主,再轉而「煉丹」,希望能藉由人為的方式製得神丹,以達到治病或益壽延年的目的。在長久的煉製試驗過程中,除了累積許多有關物質變化的經驗外,也製得多種當時所謂的「靈丹妙藥」。
「煉丹」的主要工作在進行天然物間變化的試驗,目的是希望藉由物質的轉化煉成藥物,人吃了以後可以去病延年,甚至長生不老。
現代的煉丹術
時光轉換至現代,人們為了治療各種疾病並解除病痛,進而尋求藥學、材料、化學等科學方法,來製造出所謂的「現代靈丹妙藥」,以達到藥到病除,同時能延長壽命的目的。21 世紀稱為奈米科技時代,當然,許多人就希望能藉由奈米技術來煉製丹藥。
何謂奈米技術?簡單來說,就是應用任何方法,像是物理切割、化學合成等,控制物品的結構、形狀,同時達到奈米尺寸的技術。奈米技術屬於跨領域的科技,因此它的應用領域涵蓋各項產業,包括化學、能源、機械、電子、生物、醫療、製藥、美容等。
奈米技術在生醫領域的應用,一直被視為是奈米技術最具潛力的應用方向之一。把奈米技術與生物技術結合,利用分子層次的操控技術,應用在生物體上解決生物學的相關問題,便稱為奈米生物技術。在醫藥衛生領域中,奈米生物技術有廣泛的應用和明確的產業化前景,特別是在藥物奈米化、奈米藥物載體、奈米生物感測器、成像技術、微型智慧化醫療器械等。它也會在疾病診斷、醫療和衛生保健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把奈米生物技術應用在人類疾病的預防與治療上,也可稱為奈米醫學。它必須結合許多領域,包括生物、化學、物理、化學工程、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臨床醫學等。雖然目前尚在起步階段,但是可以預期的是,奈米醫學在 21 世紀將為醫學科學帶來巨大的影響。
在初期,奈米醫學致力於改善現有各項醫療及診斷技術。近年來,藉由奈米科技的原子與分子操控技術,人們也可以把單一元件組成具多機能的套件。因此,奈米醫學可以定義成「把奈米大小的材料、設計或技術運用到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上的一門新興科學。」
神奇奈米藥物
由於許多傳統的藥物製劑都屬於「傾瀉(dump release)系統」,在用藥後,很快就被人體吸收,造成血液中藥物的濃度過高。更因為人體的代謝作用,藥物只能維持較短的時間,使得血液中或組織內的藥物濃度產生極大的變化。如此一來,病人不僅得不到較好的療效,更可能因此產生副作用。這些現象導致藥物不能如我們所預期的,在特定時間與特定地點發生作用。
藥物控制釋放技術是從 60 年代才開始發展起來的,經過近半世紀之後,無論在方法上或劑型上都有了很大的進展。尤其是近 10 年來,隨著奈米技術的發展,藥物控制釋放也迅速發展,並已成為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所有藥物控制釋放的研究和應用的目標,都是提高藥物的療效、降低和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減少給藥次數等,進而減少病患的痛苦。
「藥物控制釋放系統」是藉由物理或化學方法,改變製劑結構,使藥物在預定時間依照劑型設計維持特定的釋放速率,把藥物釋放在特定器官與組織中,並使藥物能在體內有較長的時間維持在有效濃度範圍內。它通常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做為藥物的載體。一個設計良好的藥物控制釋放系統,可以讓過去不易達成的醫療方法,變成一項輕而易舉的事。
奈米技術在藥學領域中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藥物經過奈米化處理後,可以提高它的生物利用度及製劑的均勻性、分散性及吸收性。奈米藥物傳遞的應用,可以使不溶性藥物溶於水,或者提供藥物不同的給藥途徑,或產生改變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等動力學特性的效果,甚至達到緩釋傳輸與標定性傳輸的釋放功能。
由於奈米技術在物理、化學等各項性能上所提供的諸多優越性,在促進藥物吸收、建立新型的藥物控制系統、改善藥物的輸送、替代病毒載體和輔助藥物上設計,都為新型藥物和載體的開發提供了新穎的技術,並且可以解決傳統藥物和技術無法解決的難題。藥物與適當的奈米載體結合,可以依照治療的需求在特定部位控制釋放藥物。奈米載體以它的小尺寸和表面積效應為藥物控制釋放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
目前,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都已經把奈米生物技術定為21世紀的科研優先項目。德國在 2001 年起的 6 年內投入 1 億馬克,計畫的重點是研製出能用在診療上,摧毀腫瘤細胞的奈米導彈,以及可以儲存數據的微型記憶體。利用這項技術可以進一步開發出微型生物感測器,用在診斷受到感染的人體血液中的抗體形成,以便治療癌症和各種心血管疾病。因此,運用奈米生物技術於藥物釋放、治療及診斷上,已經是全球的熱門趨勢。
在現階段,奈米藥物載體系統在藥學中的應用,主要在改善難溶藥物的口服吸收,延長藥物的體內半衰期,以及靶向和定位釋放藥物幾個方面。
整體而言,奈米藥物載體的優勢可以歸類成以下幾點。
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
奈米載體具有奈米的尺度,是比體細胞還小的藥物載體,因此能夠以流體的形式給藥。毛細血管的直徑大約是數微米,奈米藥物載體可以輕而易舉地進入毛細血管,在血液循環系統中自由流動。甚至還可以透過胞飲的方式進入細胞中,進而提高生物利用度。
提高水溶性不佳藥物的溶解度
奈米藥物載體的高比表面積,可以提高水溶性不佳的藥物在奈米載體中的溶解度,解決無法藉由傳統方法製備成製劑的難題。
減緩用藥次數
對於半衰期短的藥物,病人可能需要每天重複用藥。但是,奈米緩釋藥物載體能大幅延長藥物的半衰期。這樣一來,可以解決許多需長期用藥治療的病人頻繁用藥問題,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等的用藥問題。
提供易水解藥物的保護性
胜肽類、蛋白質類、酶類及某些抗生素類藥物口服後,容易被胃酸及胃腸道消化酶分解,因此,只能藉由注射給藥。這樣一來,它們的使用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奈米藥物可能從根本解決這一問題。
更準確地針對特定組織或器官定位給藥
奈米載體經過特殊處理後,還可以製備成標靶定位系統,更準確地針對特定組織或器官定位給藥,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許多有良好藥理作用的藥物在進入人體後,往往無法到達治療部位,或者在治療部位的濃度遠低於它的血藥濃度,使得這一類藥物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應用也受到限制。把藥物製成奈米製劑,像是磁性奈米藥物載體,更容易達成標靶定位給藥,進而減少藥物的毒性副作用。
消除特殊生物屏障對藥物作用的限制
人體內有許多保護人體不受損害的天然生物屏障,例如血腦屏障、血眼屏障、細胞生物膜屏障等。在治療某些目前不得不進行手術的疾病中,使用奈米藥物載體傳遞藥物,可以避免以手術方式治療而減輕患者的痛苦。
奈米導向定位系統
現代的高科技導引飛彈武器都具有不被敵方雷達偵測到的隱形功能,可以大量地搭載各式各樣的武器,還能夠精準定點地攻擊目標,並予以摧毀。奈米藥物載體系統就像是現代的高科技武器,在體內必須能達到隱形的效果,以避免體內的衛兵-免疫系統發現而被消滅,同時還能把各式各樣的藥物裝載在載體系統內。此外,奈米藥物載體系統也可以結合導航系統,控制藥物在特定的部位以特定的速率釋放。
奈米藥物載體經過靜脈注射進入血液循環後,可能很快地被人體清除代謝掉,不能到達要產生效應的器官或組織發揮作用。因此,如何延長奈米載體在血液循環中的流通時間,以及增加奈米藥物載體對特定部位的定位性,都是設計奈米藥物控制系統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影響奈米載體在血液循環中的流通時間及靶向性的主要因素有 3 個。
網狀內皮系統的清除作用
除了粒細胞外的吞噬細胞,血液內的單核細胞,以及骨髓和淋巴器官內的網狀細胞和內皮細胞,可以共同歸納為一個系統,稱為網狀內皮系統。當微粒進入血液循環後,可能很快地被血液中的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吞噬,被清除或者被網狀內皮系統吸收,因而主要分布在肝、脾和肺部。這種效應正是奈米載體的被動靶向之一。此外,也可以藉由奈米載體的表面親水性修飾,使得奈米載體對網狀內皮系統的清除作用產生遮蔽效應,減少被清除的機率,進而增加在血液中循環的時間。
體內毛細血管床的濾過作用
奈米載體的尺寸必須適中,以確保進入血液循環後,不會因為簡單的排阻作用而被清除,或者造成毛細血管的堵塞。因此,要使奈米載體在血液循環中的流通時間增加,必須控制載體的大小範圍。也可以藉由控制載體的大小,使得載體在不同部位產生滯留效應,而達到定位釋放的作用。這種效應是奈米載體的另一種被動靶向。
奈米載體與特定細胞表面受體的專一性
把具有與特定細胞表面受體專一性結合的抗體,修飾在載體表面,使得載體能搜尋特定細胞並與它結合,進而達到靶向定位的功能。這一種效應就是奈米載體的主動靶向之一。這一種技術就如同現代科技武器中的雷達導向定位飛彈,可以藉由主動雷達導引,鎖定目標物進行摧毀攻擊。由於它具有對特定細胞的導引靶向性,因此也可以應用在病變組織細胞的診斷上。
奈米藥物載體系統
近年來,在奈米藥物載體系統的研究中,由於考慮載體對藥物的包覆率、藥物在載體內的安定性、載體的生物相容性、生產成本等因素,產生許多不同的載體系統。這些常見的載體系統,有奈米微粒、微脂粒(脂質體)、固態脂質奈米微粒、奈米懸浮粒子、磁性奈米粒子等。奈米載體也可以製備成不同給藥途徑的劑型,例如口服劑型、靜脈注射劑型、皮下及肌肉注射劑型、經皮傳遞劑型等。
理想的奈米載體應該具備以下的性質:較高的載藥量;較高的藥物包覆率;簡便的製備及純化方法,並且容易放大到工業化的生產;載藥材料可以被生物降解,毒性較低,甚至沒有毒性;適當的粒徑與形狀;較長的體內循環時間。
延長奈米載體在體內的循環時間,能使所載的藥物在特定部位的濃度增大,並使作用的時間延長。這樣一來,藥物更能發揮在全身治療或診斷上,藥物在病灶部位的療效也大大地提高。例如,腫瘤等病變部位處於一種滲漏狀態的上皮細胞上,由於奈米粒子在體內的長效循環,它所裝載的藥物進入腫瘤等病變部位的機會將增多。因此,長效循環的奈米粒子降低了藥物對網狀內皮系統的靶向性,實際上卻增加了對病變部位的靶向性,得以明顯改善療效。
依據藥物性質和製備方法的不同,可以把奈米藥物載體分為以下幾類。
奈米微粒
把藥物與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結合,再製備成小於 1 微米的顆粒,便構成載藥的奈米微粒。
以高分子做為奈米藥物載體的最大優勢,在於可以合成各式各樣的共聚合物,因此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也因為表面有不同的官能基,可以進行各種修飾及加工而滿足所需。例如,利用聚乳酸、聚乳酸-甘醇酸、明膠等高分子材料製備而成的載體,除了可以用在包覆親水性藥物之外,也可以包覆疏水性藥物。根據材料性能的不同,適合用在不同的給藥途徑,像是靜脈注射的靶向作用、肌肉或皮下注射的緩釋作用。口服給藥也可以用非降解性材料來製備,這些材料包含乙基纖維素、丙烯酸樹脂等。
奈米脂質體
做為一種定向藥物控制釋放載體,脂質體越來越受到重視。它最早是指天然的脂類化合物在水中形成的雙層封閉球狀結構,目前主要是用人工合成的磷脂化合物來製備。
脂質體的直徑通常從幾十奈米到幾百微米,它的粒徑大小與給藥途徑和藥物釋放速率有關。按照脂質體的結構及粒徑,可以區分為單室脂質體、多室脂質體和含界面活性劑的脂質體。通常,奈米脂質體主要是單室脂質體,藥物溶液僅被一層磷脂雙分子層包封住。進一步的分類,可再細分為粒徑小於 200 奈米的小單室脂質體,和粒徑在 100 ~ 1000 奈米的大單室脂質體。目前的奈米脂質體,以前者居多。
奈米脂質體的應用非常廣泛,可以做為抗腫瘤藥物的載體、靶向網狀內皮系統的藥物載體、抗菌藥物的載體等。它適用的給藥途徑也非常多,可以用在靜脈注射、皮下和肌肉注射、口服給藥、眼部給藥、肺部給藥、經皮吸收給藥等。
固體脂類奈米顆粒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固態脂類的奈米微粒整合了奈米微粒、脂質體等載體的優點,又可以避免它們的某些弱點。因此,對它的研究也逐漸成為奈米藥物載體研究的一個新興方向。
固體脂類奈米顆粒的製備,是只用熔融狀態的脂質,經由高壓均質等方法,製得奈米大小顆粒狀的脂類分散體。它的優點有:易於製備成控制釋放或靶向釋放的載體;載體材料本身沒有生物毒性,在製備過程中可以不使用有機溶劑,毒副作用小;能增加藥物的穩定性;可以包覆親水性或疏水性藥物;可以大量生產及滅菌處理。
然而,這一種載體也有一些問題,例如高壓均質會導致藥物的降解,載藥量低等。高壓均質法不適合處理一些對剪切力敏感的藥物,像是 DNA、白蛋白等。藥物與固體脂類奈米粒子的結合,是指把藥物分子定位在固態脂類的介質中。這種結合很可能改變固體脂類奈米顆粒的性質,例如大小分布、界面電位等。
奈米懸浮粒子
越來越多新開發出來的藥物,由於低溶解性的關係不能真正進入臨床應用。溶解性差的藥物的最主要問題,是生物利用度低及吸收性不穩定,不能製備成溶液使用在靜脈注射上。奈米懸浮粒子主要是把藥物研磨成非常細小的粉末,再藉由高壓均質方法使它均勻分散在界面活性劑溶液中,形成奈米大小的懸浮顆粒。
磁性奈米載藥微粒
藉由各種人工或天然材料,例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脂、澱粉、藻酸鹽等,與像是四氧化三鐵等奈米磁性粒子構成一系列新型磁性奈米粒子。如此一來,可以藉由外加磁場的控制,把包覆藥物的磁性奈米粒子引導到特定部位逐步釋放藥物,以達到靶向治療的效果,並減少對其他組織器官的傷害。
奈米藥物控制釋放
奈米藥物控制釋放系統的優點,主要可以歸納如下。
(1)能使藥物緩慢釋放,在血中的藥物濃度可以維持一定。因此,藥物在血中的濃度不會像傳統劑型般有很大的波動。
(2)藉由特殊的劑型設計,把好幾個劑量合併製成產品。因此,這一類產品的使用頻率通常是一天一次或一天兩次。有些針劑甚至可以長達1個月才使用一次,相較於傳統劑型,可以減少用藥次數。
(3)病人用藥的次數減少。因此,可以提高病人的順從性。
(4)由於血中的濃度維持一定,加上病人的順從性比較好,相對地,也會減少副作用的產生。
(5)控制藥物釋放的地點、時間與藥量,可以增加藥物的作用,使藥效更均勻,並且避免對正常組織器官的傷害。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8年11月,431期,16 ~ 23頁
藥物控制釋放(6)
糖尿病(74)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5/29
為了蛙鳴、為了土地、為了健康、為了孩子——與自然共生的永續農業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從廢輪胎到你的新鞋,橡膠如何在技術、商業與環保間平衡,賣出新高度?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為什麼 COVID-19 沒有引發糧食危機?——揭開全球糧食市場的抗疫祕訣
劉品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