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藥用真菌(一):神秘的桑黃!

103/12/23 瀏覽次數 12754
桑黃(Phellinus linteus)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藥用真菌,由於蕈面為茶褐色且生長於桑樹上而得名,又因桑黃的蕈體呈扁平狀側生於樹幹,別稱「桑耳」。《本草綱目》記載桑黃「利五臟,宣腸氣,排毒氣。」。1968年日本國家癌症研究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 N.C.C.)發現桑黃具抗腫瘤效果,開啟現代科學對桑黃的重視。2008年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亦指出,桑黃的萃取物不只具有刺激免疫力和降低發炎反應的效果,還能抑制腫瘤的增生與轉移。並且在誘發癌細胞凋亡的過程中,不會對正常細胞產生毒性。近期的許多研究更證實了桑黃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抗糖尿病以及改善癡呆症狀的活性,因此桑黃是相當具有發展潛力的藥用真菌。

桑黃含有許多有益成分,包括多醣體(Polysaccharides)、三萜類(Triterpenoids)、超氧歧化酵素(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等。其中多醣體和三萜類在許多藥用真菌中都有出現,但不同類型的藥用真菌所含的化合物種類及含量都不太相同。例如,2014年8月著名國際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的一篇報告指出,發現桑黃的多醣萃取物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該實驗是使用草酸氨、氫氧化鈉、氫硼化鈉等三種不同的溶液,從桑黃分離出三種不同類型的多醣體,作者認為這些多醣體有潛力發展為天然的抗氧化劑。

桑黃所含的特有化合物Hispolon是熱門研究主題,除了有抑制腫瘤增生的功能,最新的研究還發現Hispolon可以降低免疫細胞因發炎反應造成的細胞凋亡。另外一個熱門化合物Hispidin,則是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力,在體外細胞實驗中,Hispidin能保護細胞免於因過氧化氫的氧化作用所引起的細胞凋亡,並能保護丙烯酰胺(Acrylamide)透過氧化作用對細胞造成的毒性。

雖然桑黃的活性功效早已受到肯定,但天然桑黃的產量仍舊稀少。在現代組織培養技術的進步下,桑黃已經能透過人工栽培的方式取得。2014年南韓學者以發芽穀物作為桑黃的營養來源,將人工培植的桑黃萃取物餵食小鼠,進行動物實驗。結果顯示萃取物能抑制發炎因子如一氧化氮合酶(iNOS)以及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表現,來達到抑制發炎的效果。另外,桑黃的其他活性用途還包含對酒精造成的肝臟損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桑黃能夠在保健與醫藥發展的路上走多遠,尚待許多的臨床驗證。期待未來在桑黃的研究成果,能夠幫助我們對抗更多現代棘手的疾病。(本文由科技部補助「健康醫藥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II 103-2515-S-214-002」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黃耿祥|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