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設計始於生活:3D地景繪畫

107/05/31 瀏覽次數 5772

何謂3D地景藝術

3D地景藝術就是利用錯覺以欺騙人類視覺認知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圖片來源:種子發)

 

要達成欺騙人類視覺認知與融入作品並互動的目的,這類作品題材所呈現的畫面尺寸通常須以實物大小(或巨大化)輔以視覺透視扭曲修正(或反透視)等概念,以及極寫實的技巧與強烈光影表現的手法來繪製這類作品。繪製題材體型越大,作品需要的視覺修正變形會更誇張,規模也會更龐大。

 

正因為如此,這類創作容易受限於天候、場地、時間、透視觀念的強弱、繪畫素材等因素,並非每位有意從事3D地景錯視創作者都能輕易掌握到創作的重點,來進行視覺3D藝術的創作。

地景繪畫提供民眾有趣的互動體驗(圖片來源:種子發)<們對於造型的認知,通常會因視覺觀賞條件不同而出現程度上的差別。像是觀賞者觀看不同實際物體的視線方向、位置、角度與高度,與平視、俯視、仰視、近距離觀看、遠距離觀看等觀賞方式,都是3D地景藝術進行視覺修正的依據與基本要素。地景繪畫提供民眾有趣的互動體驗(圖片來源:種子發)

 

3D地景藝術運作原理

 

視覺修正~透視修正(反透視) 透過各類創作者創作的3D地景藝術作品的分析與實地展場觀察,可以看出各個作品在一般人的正常視線高度範圍內與特定角度下,都能以各類視覺形式顯示出視覺透視空間「正常」的景物與視野。使用彩色鉛筆以傳統手繪模式進行寫實技法描繪,經過適度裁剪,建立「破格」畫面特性,增強視覺效果,與實際馬克杯及餐具合影,視覺協調性大增。<析其圖像成像方式,都採用「透視修正(反透視)」模式進行視覺修正繪製。比如由作品正上方鳥瞰,能看出作品以「透視修正」進行視覺修正變形;當主題的視覺本體高度越高時,需要變形的幅度與尺寸也越大;題材視覺面積橫寬小,視覺角度的視覺修正也會小,反之則修正也越大。藉此才得以營造出從觀者的角度與實際視覺觀看景物時,其輪廓與比例都有相同的視覺修正效果。使用彩色鉛筆以傳統手繪模式進行寫實技法描繪,經過適度裁剪,建立「破格」畫面特性,增強視覺效果,與實際馬克杯及餐具合影,視覺協調性大增。

 

3D地景藝術圖像變形修正的原則與概念 一般3D地景藝術之所以在「視覺」上有明顯立體化的感受,在於利用透視修正(或反透視)構圖法,並實行視線延伸等3D視覺修正,因此有一定程度的「面積」大小,呈現內容景物至少是原尺寸大小以上,便可以順利在觀賞者面前造成視覺3D,在腦中重組影像。欲把作品小型化,需重新調整3D觀看角度、視覺修正範圍與大小,因此大型3D地景藝術與小型3D地景藝術作品的構圖製作先期計畫,概念雖相同,但視點與呈現角度卻不同。

 

例如花瓶放置於桌面,花瓶的造型會隨著觀看視線的高低而產生透視角度上的差異。直立視高觀看花瓶時,因角度較高,所以看到的瓶口會呈現較圓的形狀,但瓶身較矮,描繪錯視繪畫時,所需的變形長度較短;當坐在椅子上觀看桌面花瓶時,因視線高度降低了,角度也較低,看到的瓶口會呈較扁的橢圓形,然瓶身較高,描繪錯視繪畫時,所需的變形長度較長。在展場布置實拍油紙傘作品<所繪製物體高度接近視高時,所需繪製作品的縱深會越長,而物體高度低於視高時,所需繪製作品的縱深就越短,這就是3D錯視藝術創作的基本原理。在展場布置實拍油紙傘作品

 

需掌握的原則

 

一、平面上的立體圖像,其橫剖面的形狀為何,必須正確地描繪在平面上,讓繪製的圖像隨著現實環境產生的視覺透視自然扭曲。以圓形紙片分布為例,由垂直角度觀看,每片紙片都是正圓形,每片圓形紙片各自有著不同的距離。降低高度,在同一平面上以斜角度觀看時,越靠近自己,圓形紙片越圓;反之,當紙片距離自己較遠時,則呈現上下壓縮的扁橢圓影像,距離越遠則越扁。但實際上它們都是正圓型紙片,由此印證物體平面形狀可以隨著外在環境因素而自然壓縮改變。

 

二、處理垂直方向(座標軸向X軸)的變形修正,不可把傳統繪製一般圖像使用的透視修正觀念使用在3D地景繪畫中。例如:圓柱體的描繪,貼於地面底面積須是正圓形,描繪的圓柱體圖像高與觀賞者站立視線高度等高時,所看到的圓柱體橫剖面是一直線,由地面到觀賞者視線高度間的形狀修正,由正圓形遞減成未依直線,高度高於觀賞者視線高度,則又遞增恢復為圓形。因此描繪的立體圖像必須等同視為「斷層掃描」的概念處理。

草莓慕斯蛋糕放大輸出實拍測試<論使用何種方式,在完成輪廓描繪後,都須以實際目測、架設腳架利用手機或相機做視覺驗證與修正以力求準確,也就是3D錯視繪畫在輪廓線產生之後,就已確定視覺效果是否有效且正確了。然而自己的檢視立足點與三腳架的架設位置,也同時確定能觀賞到正確圖像角度的正確位置。草莓慕斯蛋糕放大輸出實拍測試

 

透視修正(反透視)手繪作品創作模式較具執行難度,創作時必須具備高度的透視觀念,且需要空間寬廣的創作環境,並非一般創作者可隨時創作的模式。因此透過數位方式創作,可兼顧創作不受時空限制,輔以透視、透視修正的視覺修正技巧,作品的品質與大小可在電腦中自由設定。透過今日大圖輸出設備的高度解析成像能力,在實體作品輸出展示方面,已然可以對這種3D地景藝術創作產生前所未有的視覺感受。

 

透視與透視修正是可以利用科學計算設計的物理現象,能以依逆向工程方式推算出3D地景藝術的角度公式,而便於創作者在數位化電腦設備中以自己熟悉的軟體創作,以及把3D地景藝術加入文創概念進行商品化。

 

上色後,完成的作品放置於桌面,在預設視角以數位相機檢驗成果,確定還原原始圖像視覺印象,至此完成小型3D錯視繪畫作品。以數位相機翻拍為高解析數位檔案,利用電腦軟體放大變形比例。然後以大圖方式輸出,再以局部裁切建立「破格」視覺效果,小作品只要使用相同視覺調整概念,也可以順利轉換為大型作品。

 

就大型3D藝術創作而言,目前尚以就地手繪為主要創作方式,隨著大型3D藝術創作藝術家陸續出現,未來這將成為與民眾互動頗為密切的創作藝術。也因如此,作品的長期典藏與重製是大型3D藝術創作可以永續經營的重要課題。

 

大型3D藝術利用數位化工具創作,無疑是一項新的創作模式,它只是眾多繪圖工具的一種,無法也無需取代傳統的手繪作業模式,但可補足維護保存與商業商品化的區塊。利用手繪方式進行3D地景錯視作品草稿輪廓描繪,再以電腦輔助完成整件作品,算是比較有效率的創作模式。

 

以上作品繪製過程中仍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

 

(1)手繪描繪輪廓,在電腦中進行逆透視視覺修正變形後再上色,作品色彩與畫質尚稱理想,惟耗費時間稍長。

 

(2)手繪描繪輪廓,正常畫面在電腦中上色作業後再進行逆透視視覺修正變形,若作品畫質解析度稍差,變形部分會因顆粒被放大容易出現顆粒粗糙感,惟耗費時間較短;若作品輪廓先進形變形描繪,則上色時需要對變形物件光影配置有強烈的直覺感。

 

(3)無論使用哪種方式進行3D地景錯視繪畫創作,最重要的在於輪廓的還原度,若能直接在描繪稿件時就繪製出正確的逆透視修正原稿,就不需依賴電腦軟體的縮放工具與重複驗證輪廓正確性,也可以大幅縮短創作時間。

3D地景藝術就是利用錯覺以欺騙人類視覺認知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圖片來源:種子發)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