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暖化的世界、冬奧的末日?

103/02/17 瀏覽次數 6711
遊客和選手們的歡騰喧鬧,似乎稍微融化了冬季奧運的冰雪。但我們不知道這樣的光景還能持續多久?其實,正在熱烈進行的索契冬奧確實比往年來的更加「溫暖」。

雖然索契冬奧到目前為止的平均溫度是7.2度(攝氏,以下同),比上屆溫哥華冬奧的8.9度還要低,但上屆賽事舉辦期間的最高溫從未超過10度,本屆卻超過這個溫度好幾次。

這造成了一些競賽上的疑慮,例如雪太軟了。美國滑雪運動員懷特(Shaun White)在確定與獎牌失之交臂後,痛罵比賽場地的雪根本就是一團濃粥,主辦單位因此迅速動員戰略儲雪以及數以百計的製雪機前往補充。懷特的抱怨並非特例,還有超過一百名選手指責比賽環境實在糟糕透頂,溫暖的索契成為千夫所指的罪人。

說到底,罪魁禍首還是氣候變遷。「下雪的狀況變得飄忽不定,氣候越來越難捉摸,暖化現象已經在本屆冬奧成真了。」美國越野滑雪選手紐維爾(Andrew Newell)如此感嘆:「我們正在失去冬天。」

最近的一份研究指出,由於暖化的緣故,到本世紀結束時,過去19個冬奧主辦城市,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6個還「冷到」能繼續主辦,因為被爛泥巴取代的雪地,無法確保選手能安全且公平的比賽。

這份研究是由加拿大的滑鐵盧大學與奧地利的茵斯布魯克專業高等管理學院(Management Center Innsbruck)共同完成,他們計算過去二十一屆冬奧舉辦城市在二月的每日最高氣溫,並將每30年隔成一個區間後,發現數值從第一區間的華氏32度(攝氏0度)穩定增加至華氏46度(攝氏7.8度),而索契的氣溫變化也符合這個模式。

為了冬奧的前途著想,研究人員使用國際各組織發佈的氣候數據、以及推估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歷屆冬奧主辦城市做出2050年及2080年二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和最低預測。研究人員運用這些數據,預測到了21世紀中葉或末葉,這些城市的氣溫是否低到足以再辦一次冬奧。本研究以兩個原則定義了主競賽場的「適當氣候」:一是每日最低溫度必須低於冰點;一是在自然與人工降雪之下,積雪至少要有30公分厚。

按照較悲觀的預測,本世紀中葉,列表中將只有10座城市的氣候適合舉辦冬奧。到了21世紀末,適合舉辦的城市只剩下阿爾貝維爾、卡爾加里、科爾蒂納丹佩佐、聖莫里茨、鹽湖城和札幌。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運用歷屆冬奧主辦城市在1911年至2011年間一月和二月的平均最低氣溫為數值進一步分析,繪製了一張主題地圖。紅色代表數值在攝氏零度以上,藍色代表數值低於攝氏零度。該圖顯示出中國北部和俄羅斯的部分地區可能是未來較理想的舉辦環境。而下屆的主辦城市:位於南韓江原道的平昌郡則有些驚險,因為它目前的氣溫在攝氏4.4度上下。

雖說如此,冬奧的地理分佈卻未必會有大幅變動,改變的反而是比賽舉辦的方式。譬如我們還能在溫哥華主辦冬奧,但比賽場地可能會選在落磯山脈更高海拔的位置。索契現在依然相當的冷,代表奧委會將舉辦冬奧的桂冠頒給這個黑海沿岸的渡假勝地並非糊塗之舉。實際上,人造雪技術的提升,讓奧委會能放心讓較溫暖的城市主辦。比起無可挽回的自然變遷,奧委會更在乎的是申請城市能否展現出人類解決難題的智慧。(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2013年2月)

責任編輯: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