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為古老的中國醫學開出另一扇窗

104/12/28 瀏覽次數 1955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0世紀是「疾病醫學」時代,進入21世紀為「健康醫學」及「結合醫學」年代。為回應會員國所提出的需求與挑戰,世界衛生組織(WHO)最近所提出的「2014年-2023年全球傳統醫學策略」中, 列舉了三大目標:1. 透過適當的國家政策,形成傳統醫學知識庫;2. 藉由傳統藥物、手法與醫事人員之管控,強化傳統醫學之品質與果效;3. 透由傳統醫學與醫療照護服務與自我健康管理的融合,以提高全球醫療保健之覆蓋率。

「傳統醫學」在促進人類健康與福祉方面,具有極大的潛力。中國自古就有「上工治未病」的思想,但受到民國初年西風東漸的影響,西方現代醫學逐漸成為醫學界的主流,中國「傳統醫學」當中「治未病」的想法,反而變成一種低格調的思潮;最後逐漸邊緣化,導致民眾產生錯誤觀念,以為能看大病開大刀的才是王道。殊不知,疾病的產生必須從「健康狀態」經由「亞健康狀態」再進入「疾病狀態」;倘若每個人具備健康的醫學概念,在疾病初始即透由各種治療,從「亞健康狀態」拉回「健康狀態」,而不進入「疾病狀態」。這樣除了民眾生活品質得以大大提升、壽命得以延續之外,政府對於醫療的支出也能大幅下降。

當然,「傳統醫學」不單只是能「治未病」,也能「治已病」。一般人常有錯誤觀念,認為「傳統醫學」是落伍的,不能真正的治療疾病。早期美國醫學界對於「傳統醫學」,更是採取「不理,不問,不睬」的「三不」態度。然而哈佛大學Eisenberg教授的研究團隊,在1992年的研究中調查民眾對於傳統醫學信賴度時,竟發現有36%的民眾曾接受過傳統醫藥。該結果刊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 J Med》,立即引起醫學界注意;並促使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成立了「另類醫學辦公室」(Office of Alternative Medicine,OAM)。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撥款每年200萬美元對傳統醫藥作研究,當時認為只要研究3-5年,即可證實「傳統醫學」無效,民眾應改積極尋求「現代醫學」。但在1997年Eisenberg教授團隊持續追踪調查發現,民眾追求傳統醫學的百分比不降,反而增加到42%,民眾自付於傳統醫學的費用高達212億美元,較1990年增長45.2%,本文發表在美國醫師公會的雜誌《JAMA》,到了2004年民眾自付在傳統醫藥每年更高達400億美元。事實上,時至今日,傳統醫學與另類醫學在全球許多國家仍十分盛行。在歐洲約有2000萬的民眾是傳統醫藥的常用者;而中國每年約有9億人次求助於傳統醫療醫師。

在這股「傳統醫學」的風潮之下,美國及加拿大有許多所醫學院陸續開辦傳統醫學課程,或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結合課程;而許多醫學中心更設立「整合醫學中心」(Integrative Medicine Center)。此外,這股熱潮也燃燒到醫療科技產業;面對民眾對傳統醫學現代化愈來愈高的呼聲,許多醫學工程專家也紛紛跳進來協助傳統醫學的發展。2012年在歐洲舉辦第五屆「結合醫學學術大會」(ECIM)中特別強調,傳統醫學應與現代科技互相結合,以拓展醫學疆界;整合「醫療、教育、資訊科技」,建構嶄新及跨領域的「醫療產業」。我們也期待著中國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在「健康醫學」及「整合醫學」的新年代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甚至跨入主流醫學之中。

經絡理論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核心,其中的針灸治療已為大家所熟知,甚至已傳遍160個國家。德國有5萬醫師使用針灸,美國有2萬針灸師,其中5千位為西醫師。但經絡的實質,甚至經絡能量的量化仍十分模糊而不穩定,這些有待運用現代科技一一突破。另外穴位的治療除了傳統的金屬針或艾灸之外,雷射針灸也是另一項突破,這是一種光療與針灸治療的結合,同時也是無痛針灸的研究範疇。本系列文章透過專家學者深入淺出的筆觸,用傳統中醫理論結合現代科技用以闡述經絡理論,並提供新的治療方式。期許大家共同來為這古老的中國醫學開出另一扇窗,一起創新這古聖先賢所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相信這必當為眾生之福。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