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端午節談昆蟲(一):昆蟲與人文價值

104/12/02 瀏覽次數 6014

 
兩年前端午節,作者在過節當日寫下一篇「昆蟲學家過端午節」,當時只為了增加端午節的話題。眼見2015年的端午節(6月20日)又到了,一個民俗節日,有許多生物多樣性的議題值得探討,其中的人文價值更尚待啟發。端午節除了古老常民的過節及傳說的「惡日」要度過,因時令進入夏天,先民會飲雄黃酒及插菖蒲「避邪保命」;現代則是「夏令衛生」宣導。因此在節日之際,以衛生昆蟲與人類生活為專題,邀請林鶯熹博士撰寫「蚊子與登革熱」,詹美鈴博士撰寫「恐怖入侵者-床蝨」,施昌良總經理撰寫「來無影去有蹤的怪客小黑蚊」,另將往昔拙作中與人類生活有關的昆蟲,併入專題報導。希望更多人發現「昆蟲多樣性與人文的價值」,一起來拓荒這個跨界的議題,豐富生活中生物多樣性的價值,藉此提昇國民科學素養。

一個民俗節日,對生物多樣性價值的啟發

過一個節日,記錄了一個特定時間的相關故事,包括人、地、事、物與在地生活,最重要的是以節慶來記憶時間,「不違農時」,一方面「敬天憫人」適時宣告生活中的災劫,提醒人民採取應變措施,「趨吉避凶」。這些是祖先的經驗轉為智慧,代代傳承,是家族命脈永續的作法,也是現代環境教育中生態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完美融入與連結。人類為了生存,開發環境,因為環境的啟示,傳承節慶來教民敬天,各地人文及生活模式各異,但是節慶與慶典儀式內容傳說相仿。這一點除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人類共性之外,以說故事過節慶,敬神明來教化傳承的力量,至今不墜,只是近來追求新奇,拋棄古俗,殊不知傳統智慧也隨之漸漸式微。

由中國昆蟲節日文化談生物多樣性的人文價值

彩萬志(1998)《中國昆蟲節日文化》一書,周堯教授序言中提到「此書以細膩的筆法向讀者展示了全中國各地和臺灣與昆蟲相關的100個節日」,這100可能是個虛數,因為臺灣的著墨比較少,也許真正不只這個數。彩萬志教授深入的調查、描述、分析及統計的科學方法寫成此書,對於生物學家及昆蟲學家而言,這也許只是一本小冊子,但是,對於近來生物多樣性保育議題及人類感受環境的反撲而省悟的時候,回頭去尋找各民族賴以維生的文化之根和民族資源自然的智慧。

原來人類老祖宗的民族智慧,是來自自然的觀察歸納與應用。在科學昌明的現代,面對全球變遷氣候暖化,如今已經無法用過往模式預測應該是走出規律的「亂化」。全球化的文化入侵激起本土與外來的對抗,積極找尋本土,頑強的排除外來的文化。以生物佔據生態棲位的思維,害怕外來種取代本土生物,甚至破壞生態系平衡,人類這一次面對的壓力之大,終於迫使大家回頭去找尋,去思考老祖先的智慧。因此,希望讀者可以領略大自然的優點,瞭解昆蟲與人類物質生活的密切關係,更重要的是,體會自然的生物多樣性,其實就是我們「人」的共性所形成的文化之共同根源。

「中國昆蟲節日概覽」是本專題介紹《中國昆蟲節日文化》一書的重要櫥窗,將近6頁的列表,列出時間、節日名稱、節日類別、涉及昆蟲地區及民族等,已可完全道出此書的研究架構。此書以比較方法撰寫,任何人均能容易理解,一翻不能釋手。作者除了閱讀之外,加以整理分析,意圖找出規律性與道理,因此發現大部分節慶相關的昆蟲,涉及的層面雖廣,但不外乎危害農作物的害蟲或危害人類健康的病媒昆蟲。端午節是一年之中的「惡日」,夏季來到,萬物滋長,百病隨昆蟲瘴癘孳生而四起,此節慶到底和什麼昆蟲有關聯呢?「端午節談昆蟲」專題報導,將帶領你由昆蟲節慶發現,生物多樣性在人類生活中的自然與人文的價值。(本文由科技部補助?百變昆蟲族?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楊正澤|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審校:張萃?|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植物保護系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