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一九五五年四月十一日愛因斯坦過世「愛因斯坦大腦傳奇」誕生

92/04/21 瀏覽次數 5551
一九五五年四月十一日凌晨一時許,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醫院過世。上午九時驗屍,證實死因是腹腔的主動脈瘤破裂。這是六、七年前醫生就發現的痼疾,愛因斯坦早認命了。他的家人、好友遵照遺命,當天下午就將遺體火化。至於他的骨灰在哪兒化做春泥、縱浪大化,從未公開過,因為愛因斯坦對於身後的「命運」非常敏感。 愛因斯坦自從一九一九年十一月「暴得大名」之後,就成為二十世紀最受矚目的科學家。他一九二一年六月初訪美國,為耶路薩冷的希伯萊大學募款,所到之處,都有群眾簇擁。愛因斯坦卻對自己受到的待遇,極為惶惑:

在我看來,個人崇拜永遠是不公平的。稟賦人人不同,我當然知道。但是,感謝老天,許多人的稟賦都很好,而且我相信,他們大多數都過著沒沒無聞、不受打擾的生活。挑出少數人,給予無限上綱的推崇,將他們的心靈與性格貼上超人的標籤,我認為不但不公平,更沒品味。 這就是我的命運,我的能力與成就在大眾心目中的分量,與現實比較起來,簡直太離譜了。事情變得這麼離奇,知道了反而教人難以忍受。

愛因斯坦的大腦

難怪愛因斯坦要走得乾乾淨淨。不過,他並沒有完全如願,因為他生前也答應過,要將大腦捐出供科學家研究。他的遺體在火化前,大腦已由醫院的病理科主任哈維(Thomas Harvey)摘下,儲存在福馬林液裡。然後哈維將大腦切成240塊,分別請他信任的學者研究。 現代神經科學自十九世紀誕生後,就有人收集各種天才的大腦,當做發掘大腦與心靈關聯的鑰匙。愛因斯坦的大腦令人特別感興趣,因為他對自己的「天才」有過這樣的解釋:

正常的成年人絕不會停下來思考空間與時間的問題。這些問題他童年時都想過了。但是我的智能發展並不順利,結果呢,我成年後才對空間與時間發生興趣。

第一位收到愛因斯坦大腦標本的學者,是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院長齊末曼(Harry Zimmerman),他是神經病理學家,曾在耶魯大學醫學院教過哈維。根據齊末曼的看法,愛因斯坦的大腦完全正常。值得報導的也許只有一點:愛因斯坦過世時已76歲,他的大腦卻沒有退化的跡象。不過,齊末曼從未公布過他的觀察結論。

科學報告

第一份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報告,直到一九八五年四月才問世。美國加州大學的專家發現,愛因斯坦大腦左半球頂葉皮質內的神經膠細胞,比一般人多了百分之七十三。由於大腦中神經膠細胞的數量至少是神經元的10倍,功能又極為複雜,創造了神經元的工作環境,因此學者假定這種細胞越多,神經元越能發揮功能。

一九九六年六月,第二份研究報告正式發表。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神經學家安德森(Britt Anderson)醫師,發現愛因斯坦大腦皮質的運動中樞與一般人的似乎不同。大腦皮質有六個神經細胞層,通常越深的層,神經元越少,而愛因斯坦的運動皮質,神經元的分布極為均勻。不過,整體而言,愛因斯坦的運動皮質裡,神經元的大小與數量都與一般人無異,唯一的差異就是愛因斯坦的皮質薄了一點。換言之,在愛因斯坦的大腦皮質中,神經元的密度較高。

但是,這個差異會不會是大腦從人體取出40年後所產生的變異呢?誰也不能回答。安德森只找到五個人類大腦標本,與愛因斯坦的大腦比較。他告訴哈維醫師,加拿大安大略省漢彌爾頓市麥克馬斯特(McMaster)大學心理系教授魏脫森(Sandra Witelson),收集了大量人腦標本,因此哈維應該請魏脫森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

一九九五年五月,魏脫森發表過一篇論文,指出大腦皮質語言區的神經元密度,女性比男性高。這個發現立即引起了媒體的興趣,哈維讀到了這個消息,就與魏脫森連絡。他在一九九六年一月,給了魏脫森14塊愛因斯坦的大腦,包括左、右顳葉,左、右頂葉。

結果,魏脫森發現,愛因斯坦大腦的側腦裂(Sylvian fissure)似乎與常人不同。哺乳類中,只有人類的大腦有明顯的側腦裂。一九九二年,魏脫森就指出,人類的側腦裂在形態上變異度很大,不易確定它在哪裡終止。愛因斯坦的側腦裂卻不明顯,尤其是左腦。因此愛因斯坦的大腦頂葉比常人的大。由於許多高級視覺中樞位於頂葉,而愛因斯坦說過,他思考時並不依賴語言,而是圖像,所以這個特徵似乎可以解釋愛因斯坦的天才。

魏脫森的論文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九日在英國知名的《刺絡針》(Lancet)周刊發表,又引起了媒體的注意。不久,漢彌爾頓市一位商人,就捐款在麥克馬斯特大學設立一個神經科學講座教授職位,由魏脫森擔任。此後,魏脫森還由經紀公司安排演講事宜,每次演講酬勞高達三千五百美金。

列寧的大腦

比較起來,研究列寧大腦的科學家就平實多了。一九二四年一月,列寧過世,蘇聯中央決定開放列寧遺體供民眾瞻仰40天,然後組成「不朽委員會」研擬、執行遺體的防腐工程,並取出列寧的大腦供科學家研究。一九九四年,莫斯科大腦研究所所長宣布,列寧的大腦並沒有任何出奇之處,任何將人生前的成就與大腦解剖觀察結果聯繫起來的嘗試,都不過是臆測,而且是對複雜事物的「粗糙簡化」。

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八日,齊末曼過世。過世前,他對一位年輕醫師嘲笑過新聞媒體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炒作。他的比喻很傳神:飛毛腿死後,解剖他的腿,能找到他跑得快的祕密嗎?

科學史上的這個月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