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生物授粉

105/03/03 瀏覽次數 2156
全世界有20億農人依賴非常小的耕地維生,平均每人持有的耕地不過2公頃,也就是長寬各約140米的土地。這些小農集中於開發中國家,而這些國家的農業正面臨兩大壓力:一、人口增長率高;二、農地品質急速惡化。因此,增加農業生產,維護農地品質,攸關國家發展。

專家認為,提升農地生態品質是關鍵手段之一,策略包括輪作、控制蟲害、生物授粉。其中,生物授粉受到的注意最少。事實上,全世界115種主要農作物,75%需要授粉,無論透過風力還是動物媒介。這種作物的年產量,以重量計,占所有農作物的35%。此外,動物授粉還能提升水果品質,拉抬售價。(例如芒果,過去利用魚、豬內臟吸引蒼蠅傳粉,果園臭氣熏天;現在則用專門配製的飼料。)

生物授粉在第三世界沒有受到重視,是因為第三世界以小農為主,經營生物授粉系統可能利益不大。但是這個看法至今仍然缺乏實證研究。

最近一個國際團隊花了5年觀察拉丁美洲、東南亞、非洲的344塊農地,面積有大有小,合計種植了33種依賴生物授粉的作物。研究人員專注於為農作物授粉的動物。過去,提升農作物產量的策略很少把授粉動物納入考量。而現在授粉動物的重要性比過去更大,因為農地在擴張,整體生態在惡化,農業地區的自然授粉物種無論種類、數量都在減少。

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在小農地上,授粉動物的數量與農產量成正比,與種類(多樣性)無關。大農地,授粉動物的多樣性成為關鍵因素;授粉動物的數量與生產量反而成負相關。可能是因為較大農地上的授粉動物多是飛行範圍較廣的昆蟲,例如蜜蜂,牠們大多數是授粉通才,而不是專才。

參考資料
  1. Garibaldi, L. A., et al. (2016) Mutually beneficial pollinator diversity and crop yield outcomes in small and large farms. Science, 351(6271), 388-391.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