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機器人戲劇(三):〈機器人版森林深處〉

102/06/17 瀏覽次數 7861
科學家對於人猿十分著迷。乍看之下,我們用雙足步行、大腦比例較大、有使用語言和各種工具的能力,這與牠們如此不同。但另一方面,我們又無法否認,在遙遠的過去,我們曾經是一家人。研究人猿與我們之間究竟相差多少,或許能幫忙解答像是人類社會生活的起源,或者人類的行為究竟有多少是由生物因素決定的、多少是由文化因素決定的這類問題,而這也是科學家著迷於研究人猿的原因。科學家們不只在野外觀察人猿,也把牠們擺在人造的環境裡操弄實驗條件,試著教導牠們學習語言和使用工具。

我們現有之基因工程技術,可培育出基因剔除鼠(knockout mouse),藉以研究基因缺陷對生物體會造成什麼影響。那能否如法炮製,培育基因剔除的巴諾布猿(bonobo),來幫助我們瞭解自閉症呢?
 
現今的技術可有機器人生物學者幫忙,減緩巴諾布猿幼猿的身體成長速度,用人工的方式讓牠們進化,看牠們的腦能發展到什麼程度。當然,機器人事先被我們設定成不能傷害人類,只能對猿類做實驗。但是人工進化猿會不會進化到一定的程度,讓機器人分不清楚人類和猿類的差別?到時候我們還能不能信任機器人?或者,機器人夥伴們還「願意」幫我們做猿類實驗嗎?
     
這就是第2齣機器人戲劇〈機器人版森林深處〉(ロボット版森の奥)拋出的問題。本劇原是比利時劇院委託的作品,本來全由真人演員演出。

2010年改編為機器人版:裡面由2具若丸機器人飾演助理研究者(一為靈長類研究者,一為生物學研究者)。本劇的背景,設定在2030年位於非洲剛果的靈長類實驗室;共有6位人類演員,其中5位各自扮演不同領域如:靈長類學、語言學、心理學、農學領域的研究者,另一位則飾演想要以資助研究費用來換取研究者們同意,而用實驗中的巴諾布猿招徠觀光客的觀光業者。

觀光業者在劇中,對研究者們提出了尖銳的問題。如果研究者們反對接受實驗中的巴布諾猿可以觀賞的話,又為什麼可以拿牠們來做實驗?若把牠們看成是實驗對象,就觸及了該如何看待牠們與我們之間的差異問題。如果我們把牠們看成遠親,還會拿牠們來做實驗嗎?還是牠們跟我們之間的差異,大到我們可以決定牠們的地位,就像從前羅馬教庭開會決定南美印地安人是不是人類,或者歐洲人在百多年前將非洲人和亞洲人放在博覽會中展示一樣?

機器人就這樣被捲入爭論之中,沒有同情心、被當實驗對象也無所謂、與巴諾布猿相較沒有感情卻有語言溝通能力、沒辦法做價值判斷的機器人,在耳濡目染人類在種種猿類研究上發生的倫理問題後,慢慢「意識」到可能會發展出有害執行工作的價值和情感。

而在劇終,機器人詢問自己是不是像人類的遠祖一樣,有離開森林到平原生活的好奇心?在模仿大猩猩手拍胸脯,發出機器人式的「喔咿喔吚喔」後,兩個機器人自問道,有沒有一天我們能像大猩猩一樣,用鼻子哼出自己的歌?(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楊谷洋|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科技與社會中心智庫研究團隊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