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長在每一個角落,因此日常生活中有意或無意隨時都可看到植物。一般人會比較注意具景觀價值的觀賞性植物,或可食用、藥用的民生植物,對於眾多生長在野外或公園角落的原生植物則較少關注。其實,台灣因環境特殊及地質現象的影響,演化出豐富的原生植物,是原生植物的寶庫。這些植物長久生長在這塊土地上,除扮演生態平衡者的角色外,也提供民俗用途,並具有人文及文化價值。
何謂原生植物?
地球上的生態系非常多樣,各種生態系都演化出適合生存其中的物種。原生植物是指自然狀況下生存在特定生態環境中的植物,這些植物在這個地區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已適應當地地質、水文及氣候。
原生植物在當地生態環境中已與其他物種形成生命共同體,彼此相互依存,且因原生植物與其他動植物及菌類長期以來彼此影響(包含促進及抑制),使各種生物的族群在生態系中達到最適數量,保持環境的穩定及生態平衡。另外,原生植物在其所棲息的生態系中扮演生產者及庇護者的角色,具有提供其他動物取食、棲息、庇護、築巢、育雛等功能,是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成員。
近年來,生態失衡或大自然反撲造成重大災難時有所聞,以致全球重視生態保護的呼聲日漸高漲,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成為當今國際的重大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公約自1992年6月在地球高峰會上簽署後,迄今已有196個國家及組織批准,保育生物多樣性就是公約的主要目標之一,希望世界各國共同保育生存於其轄內的原生物種。
植物是生態系中的重要成員,保育原生植物使其永續生存,就是保育生物的多樣性,是世界物種保育的重點,對人類的生活品質及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
台灣原生植物的危機
台灣面積雖不大,但因多山且地形變化很大,加以海洋環境及氣候因素的影響,在這一緯度中形成特殊的生態環境,生物物種多樣,可說是難得的生態綠洲。
台灣的生態系包含海洋生態系、河口生態系、沼澤生態系、湖泊生態系、溪流生態系、森林生態系、農田生態系、島嶼生態系等,種類非常豐富。各生態環境自然孕育其特殊的植物種類,依高、中、低海拔的高度不同,可概分為下列各類。
海拔高度3,500公尺以上的高山寒原帶終年低溫,日夜溫差大,近似北極圈。這一範圍土層稀少,乾旱及寒風吹拂,植物生長不易,可看到具避寒特性的低矮灌木與草花沿著森林界線向上延伸;山頂多出現岩石及碎石,地上則只剩少數草本與蕨類植物,靠著耐寒耐旱的本領在岩壁裂縫中生長。
海拔高度2,500~3,500公尺的針葉林帶溫度偏低,環境十分嚴苛,因位於雲霧帶上方,氣候乾冷,植物不易進入,主要有鐵杉林、二葉松林、冷杉林和玉山箭竹草原。
海拔高度1,800~2,500公尺的檜木林帶是年降雨量最高的森林,長年雲霧瀰漫,飽滿的溼氣使森林終年雲霧繚繞,又有霧林之稱,主要有檜木林、赤楊林和變色葉林。這一區是闊葉樹及針葉樹交會帶,動植物種類多,生態非常豐富。
海拔高度500~1,800公尺的樟殼林帶是樟科和殼斗科植物的天下,氣候溫和、雲霧繚繞、水氣豐沛,是植物生長的最佳環境,可見多層的森林結構,屬各林型中生物種類最多的區域,主要有樟殼林和柳杉林。
北部地區位於海拔0~500公尺、南部地區位於海拔0~700公尺的樟楠林帶的氣候溫暖、雨量充足,主要有樟楠林、五節芒草原、筆筒樹林及相思樹林。因人類活動頻繁,開墾及干擾嚴重,許多原始的樟楠型森林逐漸消失,由五節芒及相思樹林取代。
全島的海岸線範圍都屬於海拔高度0~20公尺的海岸地帶。台灣是一島嶼,海岸線很長,本島海岸線長約1,250公里,若含離島的海岸線,則總長約有1,500公里,海岸環境具有多鹽、多風、乾旱、強光照射等特性。海岸的植物區主要可分為沙灘植物區、岩岸植物區、海漂林及紅樹林。
目前,地球上的植物約有30萬種,可分為藻類、苔蘚、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前二者缺少維管束,稱為非維管束植物,後三者具有維管束組織,稱為維管束植物。台灣已知的維管束植物中,蕨類約有六百餘種、裸子植物約有28種、被子植物約有3,600種,其中約有1/4是台灣特有種。以單位密度種數而言,每平方公里有0.19種,較鄰近地區菲律賓的0.021種及日本的0.014種都高。此外,台灣約有1,500種苔蘚植物,可見具有相當高的植物多樣性。
原生植物是地被的保護者,也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是台灣生態系之寶。但部分人士未能了解原生植物的重要性而不知珍惜,甚至有意無意引進外來入侵生物,導致若干原生植物的棲息環境面臨破壞,部分原生植物漸漸稀少或走向滅絕之路。
保育從「了解」開始
要避免本土珍貴的原生植物滅絕,須建立全民共識及共同參與保育。國際保育專家珍古德博士鼓勵大眾參與環境議題時常提到:「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就原生植物保育來說,這一段話道出了大家參與及關心原生植物的歷程。
如何進入關心原生植物之門呢?目前,國內公部門及民間團體都舉辦各種認識原生植物的活動,想開始認識原生植物的朋友,可藉由參加這類活動進行原生植物的自然觀察及學習。一旦入門後,興趣自然而來,以逐漸達到珍古德博士所指的了解及關心階段。接著會身體力行,主動推廣認識原生植物的樂趣,並愛護自然棲地的原生植物。
例如,最近在若干社區及學校推動的「校園諾亞方舟計畫」,就是使原生植物保育與教育結合,先從保護及認識校園內原有的原生植物開始,並在後續的綠美化時採用原生植物,使校園成為原生植物的棲息地。如此,可逐漸營造生態社區及校園,達到社區志工及師生參與保育的目的。而參與這計畫的每一個人,其對原生植物的保護已經達到了行動的境界,假以時日,原生植物形成社區及校園的特色,生態環境也漸達平衡及穩定狀態,良好的生活環境品質自然來到,達到永續發展及生命才有希望的境界。
保育原生植物是大家的責任,也是保持良好生態環境及生活品質的重要工作。先從了解其重要性及生態意義開始,然後才能身體力行,從生活上逐步做起,才能有效保育這些珍貴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