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社會階級對認知的影響

105/12/05 瀏覽次數 1932
2010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的心理學者以實驗發現,社會上層階級的人比較不擅於判斷他人的表情。研究人員還發現,階級較高的人吝於行善, 低下階層的人反倒慷慨得多。難怪古人長嘆「仗義半從屠狗輩」。但是「社會階級越高,同理心越低」 的心理是怎麼形成的呢?

最近紐約大學心理學研究生荻澤(Pia Dietze)以一系列實驗證明,上層階級的人欠缺的可能不是同理心,而是對他人的注意力。

荻澤的第一個實驗是請志願者戴上Google眼鏡,那是谷歌公司2012〜2014年的實驗性產品,每一付都配了一具攝影機。研究人員告訴志願者,請他們來是為了測試Google眼鏡的功能,讓他們在紐約市的一個街區閒逛,隨意瀏覽感興趣的事物。實際上,攝影機記錄的是配戴眼鏡的人的目光。

事後,志願者必須填寫問卷,交代自己的性別、年齡、族裔、收入、教育程度,以及自己所屬的社會階級,然後由專人分析志願者的目光紀錄與個人資訊。結果,志願者注目陌生人的次數與階級無關,相關的是時間的長短。上層階級與中產階級的上層,目光駐留在別人面孔上的時間比較短暫。

然後荻澤另外做了兩個實驗。其中之一發現:每個人都會注意到視野中的變化,但是上層階級的人比較不留意人物面孔的變化。

荻澤對這些結果的解釋是,上層階級的人對周遭的人比較不感「興趣」,因為那些人多半與自己無利害關係,低下階層的人則不然。她相信,階級對人的認知模式影響非常深刻,不僅止於規範與價值,還深入到動機層次,例如對周遭人、事、物的注意力。對於荻澤的觀點,《經濟學人》評論道:何不到白金漢宮的花園宴會中再做一次同樣的實驗?

參考資料
  1. Dietze, P. & E. D. Knowles (2016) Social class and the motivational relevance of other human being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7(11) , 1517-1527.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