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與手機APP
104/08/19
瀏覽次數
22480
吳孟青
|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STS組
王御風
|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基礎教育中心
現今智慧型手機席捲世界,越來越普及,舉凡玩遊戲、訂車票、看天氣預報等日常生活的大小事,都可透過不同的手機APP完成。一般人可能較少注意到市面上有多款追蹤船舶即時動態的APP,這些APP連結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簡稱AIS),對專家與民眾而言都非常便利。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資訊科技系暨研究所蒲鈺琪助理教授說,AIS是一種自動追蹤船隻位置的系統,由加拿大海岸防衛隊於1993年起逐步發展應用,功能是監測海域船隻、維護航海安全、增加航行便利性及海洋資源保護。今「海上人命安全國際公約」已將AIS納入多數船隻的強制性裝載的設備。
AIS是透過船上設備與陸上塔台設施進行訊號交換,並將獲得的訊息整合到船舶交通管理系統。AIS呈現的訊息包含三部分,一、動態訊息:船的位置、航行狀態、航向、速度等;二、靜態訊息:船名、船舶種類、船的長寬等;三、航海相關訊息:船的吃水、目的地、預定到達時間、危險貨物等。目前加拿大AIS的偵測距離可達40-50海浬,臺灣則約在20-30海浬可收到訊息。
AIS資訊可以描繪船舶的行進軌跡,當塔台發現船隻的軌跡有異,就可以加以偵察,可用於協助海巡人員偵辦走私活動;或船隻到外海丟棄廢棄物等違法行為,可藉由不尋常的停留時間加以偵測。AIS雖可以幫助獲悉船隻彼此位置,避免相互碰撞、保障安全,但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洩漏自身船隻行蹤,成為不法份子盯上的目標,因此,儘管在航行中AIS應保持開機運作,但若船長認為該海域有安全之虞,例如海盜或武裝搶劫等,可暫時關掉AIS,直到危險源消失,再重啟。
既然已經有雷達,為什麼還需要AIS系統呢?蒲教授表示,相較於雷達,AIS系統更為平價,每艘船都有能力配備,兩者在性能上的差別在於,AIS是自己主動發出訊號,傳回塔台,雷達則是由塔台的雷達來掃描船隻,船隻是被動角色,兩者可搭配使用。
蒲教授指出,AIS的船舶軌跡路線功能在應用方面也對實務非常有幫助,例如可用以判斷航安事件的歸因,甚至用來分析各港口進出港分道航行實際情形,用以作為港口管理實效的評估,並擬定未來的改善方案。除了港口的工作人員可透過AIS的APP即時掌握船隻動態之外,也可造福一般民眾。近來具擴增實境功能的APP上市,到港口賞船的民眾,只要將手機鏡頭對準船隻,APP會將我們目前的位置與方位傳回伺服器端,伺服器端就可以搜尋即時船舶AIS資料庫,將該方位的船隻資訊——諸如船籍、目的地、船的尺寸與種類等訊息傳回。如此一來,賞船將變得更為豐富充實,從走馬看花轉變為海事教育之旅。(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校:
蒲鈺琪|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資訊科技系暨研究所
名詞解釋
※「海上人命安全國際公約
(SOLAS)
」之
AIS
強制裝載規定
:2000年12月,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海上人命安全國際公約(SOLAS)」將AIS納入成為強制性裝載的設備,要求所有客輪、航行於國際航線的300噸以上船舶、及公約國航行於國內之500噸以上船舶,需於2002年7月1日起至2008年7月1日止,分階段依規定完成裝載。2002年因國際反恐情勢提高,將完成時程提前至2004年。
※船舶交通管理系統
(Vessel Traffic Service
,簡稱
VTS)
:
類似機場的空中飛行管制,是港口用來導航、助航、及決定船舶進出港順序等的管理系統,更可擴及港域環境、衛生及污染防治等範圍。
雷達(23)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7/31
從老舊門鉸鏈到年輕膝蓋,自體幹細胞治療讓人重返跑跳的日子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5/29
為了蛙鳴、為了土地、為了健康、為了孩子——與自然共生的永續農業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5/31
保育臺灣特有種橙腹樹蛙,兼具生態和遺傳策略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心血管疾病的救星,人工(生物)血管是什麼?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