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一九一二年十二月十八日皮爾當人問世

92/12/11 瀏覽次數 4385
一九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英國《曼徹斯特衛報》刊登了一則消息,說在色西克斯(Sussex;英格蘭東南部,濱英倫海峽)某地發現了一些頭骨碎片,是已知最古老的人類遺骸云云。

其他報社的記者,立刻打聽出化石正在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古脊椎   動物專家伍德沃德(Arthur Smith Woodward, 1864-1944)手中。在記者的要求下,他接受訪問,證實了《衛報》的報導,但是仍然拒絕透露詳情。他要求記者「保持耐心」,因為他還沒有完成初步研究,不過,他會在倫敦地質學會十二月的集會中提出正式報告。在記者追問之下,他還是透露了那個頭骨「大概只比爪哇人晚,而且可能代表猿與人之間的演化橋梁。」

這則新聞在報紙的炒作下,引起了大眾的興趣。到了十二月十八日星期三晚上,出席倫敦地質學會月會的會員空前踴躍。會議在八時開始,主席處理完例行事務後,就進入宣讀論文的節目。首先出場的,是伍德沃德的朋友道森(Charles Dawson, 1864-1916)。道森首先報告了頭骨出土的地點:東色西克斯的皮爾當郡(Piltdown)公地。他強調,從同一地層出土的動物化石來判斷,當時應屬於更新世早期。

接著,伍德沃德出場,他很快就進入主題:人的頭骨。首先,他說已發現九塊顱骨碎片,以及一塊下顎骨。然後,他展示了一個模型,顯示那些碎片屬於同一個頭骨。唯一可能有問題的是那塊下顎骨——它太像猿的下顎骨了。但是,除了一些解剖學特徵之外,伍德沃德還提出了情況證據,支持下顎骨與顱骨屬於同一個體的推論:第一,下顎骨與其他顱骨碎片的出土地點極為接近;第二,它們的顏色與保存狀況相同。伍德沃德的結論是:

這個顱骨,雖然有些獨特之處,無疑屬於「人屬」;但是,下顎骨卻與「人屬」的截然有別,因此,他的面孔也應與典型的「人屬」面孔有根本差異。基於此,我建議將皮爾當標本當作人科中一個新屬的類型標本:「曉人屬」(Eoanthropus)。(按,本段中「人屬」的意思是「現代人」)

古人類學史上惡名昭彰的「皮爾當人」就這麼誕生了。

道森

道森是律師,業餘愛好考古,自一八八四年起就是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榮譽採集員。根據他的說詞,他一九○八年就在皮爾當遺址發現了第一塊頭骨,但是直到一九一二年二月才通知伍德沃德。伍德沃德表示很感興趣,可是六月初才抽出空到皮爾當遺址視察。當天,道森與法籍友人德日進(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1881-1955)作陪。

到過現場之後,伍德沃德同意那是個有潛力的遺址,當場決定他們要在暑假的周末與假日中進行挖掘。他們辛勤的成果,就是「皮爾當人」。

但是,學術界對於「皮爾當人」卻疑信相參,主要是為了他「人顱猿顎」的組合。有些專家一口斷定世上絕無此等怪物。

一九一三年八月三十日,道森偕神父德日進赴皮爾當遺址搜尋化石,德日進找到了一枚下顎犬齒,看來似猿的,但是磨耗的痕跡卻是人形。伍德沃德斷定它屬於「皮爾當人」的。學界仍然懷疑皮爾當遺址裡包含兩種動物的化石。

一九一五年一月,道森通知伍德沃德,說他到另一個遺址搜尋,距皮爾當遺址3.2公里,結果找到了一塊額骨,並帶著部分眼眶與鼻根。七月,道森又發現了一枚下顎臼齒,同樣是猿形,而磨耗跡象卻是人的。這次的發現倒說服了一些學者,「人顱猿顎」的組合是個生物事實。

要是第一個皮爾當遺址出土的化石,分別屬於兩種動物,而在另一個遺址,牠們的遺骸再度以同樣的方式混雜在一起,這樣的機率雖不能說絕無僅有,也實在太低了些。

想像始祖

一八六一年,赫胥黎發表〈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以比較解剖學證明:人與猿的類似程度比猿與猴的類似程度還高。這個結論奠定了古人類學的基礎。此後,古人類學家的研究課題就是:人與猿何時分化?人類的體質特徵如何演化?當然,回答這些問題最重要的證據,是化石。

可是,直到二十世紀初期,學者掌握最多的古人類化石,是比較晚近的「尼安德塔人」。更早期的古人類化石都嫌零碎,其中最早的是爪哇人(學名「直立人」)。雖然爪哇人與尼安德塔人在形態上頗為一致,仍有許多學者寧願相信人類另有演化淵源,只是還沒找到罷了。

以後見之明回顧,我們現在了解,當年學界對於人類始祖的想像,與爪哇人、尼安德塔人這些類型的人難以印證,因此大部分學者都將他們視為人類演化族譜中的旁支。

而學界關於人類始祖的想像,又涉及學者對於「人類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看法。我們一向將人視為萬物之靈,又相信人憑腦力爭得這個地位,而不是膂力,因此腦量成為重要的「人性」指標。尼安德塔人的腦量不比現代人低,可是學者又認為他們的頭骨形態,特別是前額與面孔的一些特徵,保留了不少獸性,沒資格當現代人的祖先。

總之,在皮爾當人問世的時候,學界對於人類始祖的模樣還沒定論,也沒有足夠的化石討論這個問題。皮爾當人「人顱猿顎」的特徵,對一些學者而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就是因為他提供了一個具體的想像基礎:人類的始祖果真是以智力脫穎而出的。

揭露

一九五三年十一月,英國科學家揭露「皮爾當人」化石是偽造的,他的「人顱」來自現代人,至於「猿顎」,則是一頭雌性紅毛猩猩的。

古人類學家並不驚訝,因為這時學者已經擁有更多古人類化石標本,各個時代的都有。從上新世的「南猿」,到更新世的直立人、尼安德塔人,形態上都有一貫性。在眾多古人類化石中,皮爾當人顯得突兀而不自然,大多數學者早就對他存而不論了。拆穿了皮爾當人的真面目,反而教大家舒了口氣。大家開始感興趣的,反而是「誰幹的?」、「目的是什麼?」

到目前為止,幾乎每個相關人士都有人懷疑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宣布:「我找到正主兒了。」不過,除非有更堅強的證據,想破這個案子,很難。

科學弊案

最近發現科學家造假的新聞似乎特別多,有人因而呼籲加強科學倫理云云。其實,科學弊案與其他領域中的弊案不同。科學弊案不至於阻滯科學進步,而其他的弊案則可能促成難以逆轉的發展,如政治弊案、工程弊案等。發現科學弊案的消息,與其當做科學社群風氣敗壞的證據,不如視為健康的指標,表示科學界早已建立的規範正在有效運行。

皮爾當人並沒有阻滯古人類學的進展。新化石總會刺激學界重新認識已知的化石。不管學者接不接受皮爾當人化石做為人類始祖,都需要更多化石來佐證已知、提示未知。事實上,一九二九年第一個北京人化石出土後,學界的主流意見就轉向了–將皮爾當人視為「怪物」。

科學史上的這個月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