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運動員的科學與技術:引言

102/12/09 瀏覽次數 15031
一般而言,只要妥善運用力學、營養、生理、心理等的科學與技術,去偵測、評估一個人,並給予適合的訓練、飲食和生活作息處方,任何人的潛能和運動表現都可以因而提升。然而,專業運動員和一般人運動最大的差別在於,運動訓練或競賽過程中一個人身體和心理的綜合能力,在當下的運動環境中面對目標與挑戰,必須能夠發揮強度、精確度、速度、恢復、應變和創新表現的水準。專業運動員所要求的,就是更高,更快,更強(higher, faster, stronger)。

不同的運動項目所要求的素質要件並不相同,要有卓越的表現,個人的天分特質和運動專項要求的條件必須密切搭配,才能在經過訓練之後有卓越出眾的表現。因此,必須透過經驗和科學篩選人才,參與適合的運動項目。此外,在訓練和競賽過程中,經常超過一般的負荷,因此,運動傷害的預防以及醫療照護是確保運動員能夠持續安全訓練和競賽的基礎。

運動員的科學與技術範圍當然不限於這期的6篇文章,這次聚焦在專業運動員較常接觸到的科學和技術課題。受邀撰稿的教授都已從事競技運動應用性研究多年,兼具學理、實務與臨床經驗,協助過國內頂尖運動員;他們也經常參加國際專業團體組織,發表並吸收相關經驗、知識與技術。

例如:湯文慈教授運用力學科技蒐集並分析、歸納出曾雅妮擊球距離比較遠的關鍵因素;鄭世忠教授針對棒球投手常見的手臂傷害,找出關鍵原因與預防或復健方法;世界桌球雙打冠軍陳建安有一陣子腳踝受傷持續腫脹,黃啟煌教授與壢新醫院醫師合作找出原因並協助復原;張嘉澤教授已經協助超過1,000位以上優秀運動員,針對其訓練前後血液乳酸值評估其體能狀態,做為訓練模式調整的參考;詹貴惠教授協助我國舉重和跆拳道國家選手選擇正確適當的飲食,控制體重,以保持最佳狀態;張育愷教授運用心理測驗和諮商技術,協助運動員提高其堅韌性、抗壓力、積極奮鬥、忍受傷痛等的心理素質。

期望這系列文章能夠讓更多人了解競技運動員在訓練競賽生涯中,常見的問題以及運用哪些科學與技術可以協助運動員發揮其潛力、提升其表現,讓這些科學與技術應用到更多運動員身上,進而累積並提升運動員科學和技術本土性的研究與應用。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