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百日咳捲土重來

103/02/11 瀏覽次數 9874
新生兒出生第一年,都要接種好幾種疫苗,其中一種是白喉、破傷風、百日咳(DTP)三合一疫苗。新生兒2、4、6 個月大,各注射一劑;一歲以後,小學一年級,各追加一劑。因此年輕人應該幾乎不可能罹患百日咳。可是,在美國,公元兩千年以來,百日咳病例開始大幅上升。例如1976年不過1,000人,去年(2012年)5萬人,是1955年以來最高峰。專家研究之後,發現禍首是現行的DTP疫苗。

話說1906年,科學家發現了百日咳細菌,立即開始研發疫苗,歷經艱辛,直到1920年代後期,才有可靠的疫苗問世。1940年代,第一代DTP疫苗上市。不過,當年的百日咳疫苗在少數病人體內會引發嚴重的副作用,包括高燒、痙攣,甚至死亡。在美國,那些副作用成為反疫苗運動的燃料,家長出面控訴疫苗廠「殺害孩子」。1980年代,家長勝訴,疫苗廠被迫研發製作疫苗的新方法。1990年代,新型疫苗終於上市。

這個發展造成的後果,直到兩千年左右才變得明朗。一方面,大藥廠對於研發疫苗,興趣開始降低。另一方面,百日咳似乎捲土重來,再度成為公共健康的威脅。而專家已經有扎實的人體與動物實驗的證據,證明新型百日咳疫苗保護力不夠,比不上傳統疫苗。

百日咳傳統疫苗與新型疫苗的關鍵差異在於:傳統疫苗以完整的細菌製作;新型疫苗只用了純化的細菌抗原。專家逐漸覺悟,過去對百日咳疫苗在身體內的作用了解不夠,而研究揭露的謎團比答案還多。

例如,新疫苗在人體內引起的免疫反應比較強,傳統疫苗引起的比較弱,可是新疫苗的保護力會在5年內逐漸消退。在百日咳流行期間,過去接受過一次傳統疫苗注射的人,感染百日咳的風險比較低,只有嬰兒期注射過新疫苗的人的一半。過去認為,傳統疫苗的副作用,是百日咳菌細胞膜上的內毒素引起的。現在學者發現:百日咳菌內毒素可以引發強大的免疫反應,對付所有的格蘭氏陰性細菌(例如大腸菌、醫院內感染常見的綠膿桿菌、梅毒、結核菌),而不只是百日咳菌。

此外,新證據顯示:傳統疫苗造成的副作用之一–腦病變–可能有複雜的原因,疫苗不是直接肇因。

不過,更嚴肅的問題可能是: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無知」?

百日咳的長期影響

過去兩個世紀,人類壽命不斷增加是全球的趨勢,只是在歐美國家中最早出現而已。至於這個趨勢的因果機制,仍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有些學者相信,新生兒來到世間後頭一年,感染疾病的「考驗」會產生長遠的影響。一方面,疾病扮演篩選機制,使天賦異稟的人存活下來。另一方面,疾病可能在身體裡留下「傷疤」,倖存者日後的健康狀況比一般人差。

瑞典隆德大學卡蘭卡(Luciana Quaranta)今年6月完成的博士論文,具體分析了3種嬰兒疾病的長期影響:百日咳、猩紅熱、痲疹。她利用的是瑞典南部5個郊區教區的人口資料,時間涵蓋一個半世紀(1813~1968年),居民的平均壽命從38歲上升到80歲。卡蘭卡發現:百日咳流行期間出生的人,成年後死於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而且與性別、原生家庭的社經地位無關。她推測:百日咳病原在呼吸道造成的生理「傷疤」,提升了健康的風險。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