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物聯網時代看交通資訊大應用

107/11/08 瀏覽次數 2022

還記得電影「駭客任務」嗎?電影主角尼歐生活在一個由電腦程式所控制的世界中,卻完全不自知。現在關於智慧城市的討論相當多,智慧交通更是其中最重要的面向,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副主任鍾慧諭特別提到:「交通是生活中天天要面對的事,再加上現在人人都有智慧型手機,每個人每天都會傳遞出大量資訊。」

 

自駕車、電動車、車間通訊的發展方興未艾,這些物聯網新技術對我們的交通生活造成什麼影響?我們真的會像電影一樣,生活在由虛擬上位者所控制的世界?在這樣的時代,台灣的機會又在哪裡?

 

智慧交通新變革

 

對交通管理者來說,以往交通是透過各種號誌系統控制。但現在車輛裝配許多感測器,可以接受甚至辨識外界環境和其他車輛的資訊,當有其他車輛違規,或許還能幫忙執法。當車輛和交通號誌同時傳輸大量資料,這代表未來可能就像電影「駭客任務」,將有一個虛擬的管理平台控制我們的交通行為。

 

另外一項變革來自智慧型手機。我們藉由各種應用程式,可以接收各種資訊,也可以把資訊與外界分享。不過各種服務之間仍有斷鏈,若能透過全球城市積極推展的交通行動服務(MaaS)平台整合所有服務,就不僅只是告訴你走哪條路最快抵達目的地,其實也是透過「移動」把食衣住行串連在一起。

 

對台灣來說,我們該如何利用資通訊技術擴張,並應用手機普及產生的巨量資料?鍾慧諭舉了兩個數位經濟的例子:電子道路收費系統(ETC)和悠遊卡。ETC與各行各業合作,把車輛保險、維修與購物串連給700萬會員;而悠遊卡有1000萬名使用者,所推出的月票大幅增加了車站周邊景點與餐廳的營收。因此鍾慧諭強調:「擁有大量交通數據,就是智慧城市的先驅應用。」

 

自駕車想一想

 

鍾慧諭曾任台北市交通局長,她以交通管理者的角度思考自駕車是否可行,以及其中的優缺點。雖然短期內全面自駕車難以實現,但發展過程中取其可用功能,例如,增加道路容量與改善交通秩序、避免人為疏失、增加共享服務、降低駕駛成本與提供夜間駕駛服務,鍾慧諭認為自駕車還是能在特定場域使用,捷運系統就是最好的自駕車例子。

 

自駕車也有許多問題,像是交通事故的責任歸屬、加裝各種偵測設備的昂貴自駕車該由私人擁有?還是營運商購置;從技術面來看,當系統故障時也可能造成交通癱瘓或重大傷亡;在社會面上,職業駕駛將因自駕車普及而失去工作;另外,道路容量增加可能造成車滿為患,甚至自駕空車到處跑。

 

鍾慧諭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提供一個多元的運具媒合平台,以及建立整體政策規劃,不僅推廣共享共乘,也因為停車需求的空間變少了,要重新思考都市空間的設置,改變稅收制度並提供職能訓練來減低對職業駕駛的衝擊。

 

台灣交通大未來

 

台灣產業的強項在製造業,而自駕車牽涉各種硬體與軟體,即使我們無能力直接生產整部汽車,只要掌握其中5%的設備與產品,台灣仍有很大的機會。

 

鍾慧諭認為,如果更進一步,以提供服務的角度出發,結合硬體與軟體,並構思出可以應用與實驗的場景,我們便能發揮台灣具有完整運輸系統的優勢,整合資通訊科技,把台灣建立成一個運輸服務系統的展示櫥窗。【整理|科學人】

 

延伸閱讀

  • 智慧道路,交通不堵塞,《科學人》雜誌2017年12月:http://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3785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