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生物多樣性與新興傳染病

102/10/30 瀏覽次數 9052
愛滋病、SARS、新流感都是新興傳染病,病原都來自動物。有人懷疑,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大幅下降,才使得人類更容易暴露於受感染的情境中。而維持複雜生態系的完整,使物種之間維持平衡關係,也許就能控制由動物散布的病原,讓人不容易接觸帶原動物。

例如漢他病毒症候群,是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是因感染漢他病毒引起的。這種病毒在野外的宿主是囓齒動物,特別是老鼠。人吸入或接觸帶原鼠的糞、尿,就可能感染。根據衛生署的資料,我國自2001年起,共有10名確定病例。美國一年有500人死於由鹿鼠(common deer mouse)感染的漢他病毒。

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波特蘭四周的5個公園內,連續4年放置了捕捉動物的陷阱。每個公園捕捉到的動物,哺乳類的種類及帶原鹿鼠的比率都不同。哺乳類多樣性越低,帶原鹿鼠的比率越高。哺乳類多樣性最低的公園裡,鹿鼠帶原的比率高到接近百分之百。

同時,美國、墨西哥、巴拿馬的專家組成的團隊,在巴拿馬做實驗,證明減少環境中的小型哺乳類的種類,會使囓齒動物的帶原率上升。因為常有肉食哺乳動物出沒的區域,鹿鼠的活動範圍並不大,因此不易感染病毒。一旦肉食哺乳類少了,牠們膽子就大了,很會亂跑,容易接觸到病原。                          □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