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7/29
輸血回春是真的? 啟動幹細胞的關鍵蛋白質 GDF11
陳彥諺|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大貓熊是個演化之謎:牠是哺乳綱食肉目的一員,可是並不「食肉」。大貓熊與熊同科(熊科),卻不同「屬」。所有大家熟悉的現生熊都名列「熊屬」,北極熊、棕熊、亞洲黑熊彼此還能雜交。台灣黑熊是亞洲黑熊的亞種,觀察牠們的食性,就知道牠們其實是雜食動物,這可能是牠們熬過冰河時代的祕訣。因為牠們有一個兄弟物種─洞熊─在最後一次冰期氣溫陷入谷底之前滅絕了。學者研究洞熊的化石,確定牠們是素食者,有人因而推測牠們是因為素食而滅絕的。
大貓熊與熊族不同,牠不只素食,還是特化的素食動物─只吃竹子。牠們的祖先出現於中新世晚期,食性卻不出格:肉食或雜食。大貓熊今日的食性是什麼時候演化出來的?怎麼演化出來的?
過去學者推測,今日大貓熊的特化食性是在冰河時代演化出來的。問題在於:食性高度特化的物種在氣候劇烈變遷的時代最容易滅絕,大貓熊何以能夠綿延不斷?
最近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領導的研究團隊,檢驗大貓熊骨骼、牙齒中能夠反映食物內容的碳、氮穩定同位素比例,發現大貓熊即使到了全新世中期,食物仍非常多元,而且棲息地比現在大多了。因此大貓熊今日的特化食性可能是人類活動的意外產物。人類活動往往切割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許多地方的個體因不同的理由而分別消失,倖存者在僅剩的角落中繼續演化,發展出新的適應能力。
參考資料:By the hand of man created? The Economist, Feb. 2nd-8th, 2019, p.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