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中草藥與保健食品:中草藥保健產品的開發

99/02/06 瀏覽次數 17892
社會需求

今日臺灣國民所得提高,平均壽命增長,年齡結構逐漸老化,慢性疾病諸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關節炎或營養代謝失調,已漸成為國人最大的威脅。

基於「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開發具有特殊功效的機能性保健食品就顯得更加重要。另一方面,針對嬰幼兒、老人、孕婦、乳母、癌患、運動員等不同的族群,因其營養需求不同,保健食品的開發要求也有差別。

科學實證

保健食品對人體具有特定的功能,而這些功能的認知奠基於現代營養學及相關生命科學的理論基礎上。在開發過程中,科研人員及營養學家用他們豐富的生命科學知識,為特殊族群研發適當的處方,並以嚴謹的科學方法驗證其功效後,才能加以量產。

任何營養成分,例如維生素,一旦其重要性經由社會教育而成為普遍常識,再經產品普及化到隨手可得時,人們就會自動攝取、補充,以避免己身缺乏。例如,航海人員因長期未攝食蔬果,導致維生素C缺乏,而易罹患的職業病—壞血病,經由前述機制在今日已成絕響。

因此,立基於科學研究的實證醫學和營養學,以及科學普及教育,再加上產品因大量生產而隨處可得,訊息也易於獲得,就可構成免除社會大眾「健康無知」的先決條件,也是去除「行銷暴利」的必備條件。

安全檢測

通過「安全檢測」是保健產品上市前的必備條件。既然稱為食品,就不應摻有西藥,而且不能有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也必須在政府規定的許可範圍內。含中草藥的保健產品,在「藥食同源」的基礎上,可以使用亦食亦藥的中藥或衛生署許可的草藥,但不宜單味使用,必須與其他食材合用。

此外,為顧及使用者的安全,研發者應進一步做產品的動物安全性檢測,以確保沒有肝臟、腎臟和血液的毒性。這些安全檢測相當重要,但往往被研發者、行銷者與使用者所忽略。

行銷良知

「行銷暴利」在臺灣屢見不鮮。像茄紅素是一種廣泛存在於紅色果實、葉類植物和海藻中的非必要營養物,卻被宣揚成人人必吃、日日必食的營養聖品,且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造成全民購買狂潮的怪現象。又如麩氨酸鹽,是一種神經傳遞物質,也是一種非必要的胺基酸,同樣被宣傳成高價位的治癌用藥;鯊魚軟骨更被誇大是癌症病患的抗癌救星。然而激情底定,一切又歸於「昨日黃花」,這些產品再也無人青睞。

由上述的例子可知,特殊的營養成分或處方的研發成果,經由醫學實證或營養學驗證後,其功效應該有所針對,實不該誇大其詞到功效萬能,無所不包。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