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急性心肌梗塞的救命良方——新型抗凝血劑

104/06/01 瀏覽次數 5018

近年來由於國人飲食型態改變,大量攝取高油脂,高膽固醇的食物,因此心臟血管疾病的盛行率逐年攀升。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經穩坐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每年因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仍然持續攀升。近年來也有許多名人因為心臟病發作死亡而登上新聞版面。


心肌梗塞怎麼辦?需要接受心導管治療嗎?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從醫囑,定時服藥控制血壓及血脂,有抽菸習慣者盡快戒菸,如此一來便可大幅降低心臟病發作的機率。但若不幸心臟病發作,仍須立刻送醫,在黃金時間內治療仍可有效的增加存活率。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也就是俗稱的心臟病發作,可以依照心電圖的變化大略分為兩類:ST-區段上升型心肌梗塞(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和非ST-區段上升型心肌梗塞(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


一般來說,ST-區段上升型心肌梗塞代表心肌受損區域比較嚴重,常常是全層(transmural)的心肌缺氧。兩種心肌梗塞的治療方法也完全不同。ST-區段上升型心肌梗塞需要儘早接受心導管治療,非ST-區段上升型心肌梗塞則以藥物保守治療為主。

 
突如其來的心肌梗塞釀悲劇,造就了許多讓人遺憾不已的生死別離。(圖/Pakutaso)突如其來的心肌梗塞釀悲劇,造就了許多讓人遺憾不已的生死別離。(圖/Pakutaso)

ST-區段上升型心肌梗塞的標準療法是在90分鐘之內完成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也就是俗稱的心導管。由於台灣地狹人稠,除了東部,山區,離島地區以外,中大型醫院密度高,因此心臟病發作時救護車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病患送至有能力執行心導管的醫療院所。因此在大多數的心肌梗塞病人都可以在 90 分鐘的目標時間內完成心導管治療。


新發現!降低死亡、再出血率的新型抗凝血劑


除了持續提倡早期診斷(例如目前有些救護車上就配備有心電圖設備,發現ST-區段上升型心肌梗塞後就立即通知醫院準備導管室),縮短心導管的完成時間外,2013年,來自歐洲的研究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一篇論文,認為在執行心導管前若能給予新型抗凝血劑治療,將有效減少ST-區段上升型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率和再出血機率。


該研究將 2218 名ST-區段上升型心肌梗塞的病人隨機分配至實驗組(1089人)和對照組(1109人)。實驗組的病患在救護車上或醫院接受 0.75 毫克/每公斤體重的bivalirudin,並且以 1.75 毫克/每公斤體重/每小時的劑量持續灌注直到 PCI 完成後四小時;對照組的病患則接受傳統抗凝血劑 heparin 或 enoxaprine。


該臨床研究的主要終點(primary outcome)為比較30天後的死亡和再出血機率。統計後發現接受 bivalirudin 的病人在30天內死亡和再出血機率為5.1%,顯著低於使用傳統抗凝血劑的8.4%。


進行更詳細的次族群(subgroup)分析後發現,若校正不同年齡、性別、腎功能、是否使用 P2Y12 抑制型抗血小板藥物、Killips分級之後,bivalirudin 的30天內死亡和再出血機率仍然優於傳統的抗凝血劑。


因此該研究認為對於ST-區段上升型心肌梗塞的病人,除了在黃金時間內接受心導管治療外,如果能夠及早給予 bivalirudin 抗凝血劑,將可以有效的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和再出血的機率。這項發現值得我國醫療院所及消防救護單位參考。


雖然 bivalirudin 可以有效改善ST-區段上升型心肌梗塞病人的預後,但這項研究也發現了一個隱憂:和對照組相比,使用 bivalirudin 的病患有較高的急性支架阻塞率(acute stent thrombosis)。因此當 bivalirudin 成為主流療法之後,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來分析要如何在這些病人中正確的使用抗血小板藥物來避免急性支架阻塞率。

責任編輯:陳思維|義守大學 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
審校:陳思維|義守大學 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
資料來源
  • 原標題:急性心肌梗塞的救命良方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