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墳墓街上的醫院
105/06/08
瀏覽次數
1317
林宜平
|
臺灣大學公衛學院健康風險及政策評估中心、公衛學系
最近參加香港醫學博物館為慶祝20周年舉辦的系列活動,有機會進入位在上環普仁街,金碧輝煌的東華醫院大堂,聽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主任袁國是演講「鼠疫、上環太平山區與十九世紀東華醫院」。雖然聽不懂粵語,但是有香港大學吳易叡教授的同步翻譯,再加上投影片的照片與文字,身處掛滿匾額與對聯,中西合璧的大堂,彷彿可以穿越時空,進入十九世紀末華洋雜處的香港醫療場景。
中研院院士梁其姿在〈近代中國醫院的誕生〉一文中,把清末民初在廣州、香港與澳門的醫院大致分為3大類:由新傳教士建立的西式醫院;由本地人成立,以傳統醫學為主的本土醫院;以及由本地人成立,以西醫為主的本土醫院。香港的東華醫院是第二類最具代表性的醫院。
其實還沒進到東華醫院,看到立在門口的基石,既是「承大英國家賜給」、「蒙督憲麥大人親臨」,落款又是「同治九年」(1870年),就可看到醫院創立時特殊的殖民背景。更令我們吃驚的是,原來醫院所在的普仁街,在1869年前名為「墳墓街」,當年這片山坡是華人安葬先人的主要墓地。大堂裡高掛的長聯「憶此地古塚荒丘今忽煙滿丹爐不知幾載經營始覺稍償吾輩願」,描寫的就是香港華人延續明清慈善組織施醫濟貧的傳統,在墳墓街上成立本土醫院的歷史。
到底是什麼樣的時空背景,讓有悠久歷史的慈善組織從開設義莊、義祠施棺助葬,轉而開設醫院?又是什麼樣的歷史轉折,讓香港的在地居民接受一家原本的中醫院開始開設西醫?聽袁國是娓娓道來,才知道東華醫院的成立源自擺放靈柩、收容垂死病人的廣福義祠,因為衛生環境惡劣,引來香港政府高度關注,不過當年在港華人不信任西醫,也害怕死後遺體遭到解剖,不願意到西醫院求醫,因此殖民政府責成在香港有經濟實力的華人菁英,在港府的督導下成立東華醫院,以傳統醫學為華人治病,並且清除廣福祠的亂象。
香港歷史學家洗玉儀(Elizabeth Sinn)研究東華醫院的專書《權力與慈善》,封面上東華醫院的董事是一群排排坐,留著辮子的華人菁英(有許多是買辦與富商)。
洗玉儀指出,當年香港商紳的社會地位崇高,華人之間遇有糾紛,常找東華董事裁決:有生意糾紛追債,找董事;木匠的學徒跑了,找董事;甚至遇到家庭糾紛,妻子或姨太太離家出走,也來找董事,慈善事業與社會權力的關係十分密切。不過東華醫院草創初期,義莊與醫院的工作同等重要,後來甚至提供越洋服務,把許多華僑的骨灰或靈柩運返國內歸葬,東華醫院的義莊至今仍在運作。
演講結束後,吳易叡帶我們走過太平山上的歷史步道,沿途導覽,有關香港醫療史的討論也在走走停停之間延續著。走進當年爆發醜聞的廣福義祠(現在的濟公廟),廟裡陰陽兩隔,除了擺滿百多年來有家歸不得,流落在外的靈位牌,還有一攤攤等著為生人解惑的算命仙。
走出陰森森的濟公廟,陽光普照的「卜公花園」則是1894年鼠疫蔓延,香港殖民政府拆清華人聚居的嚴重疫區,以當時的港督為名的紀念公園。有關香港鼠疫的醫學史研究很多,但是當年這場疫病蔓延與中西醫的關係,卻遠比我原本想像的複雜許多。
當年西醫對鼠疫的治療束手無策,而本土醫生常宣稱他們的療法與歐洲醫生的療法同樣有效,甚至更有效。鼠疫在香港快速蔓延,引發公眾恐慌,民眾不信任西醫,對東華也信心動搖。有超過8萬華人離港避難,染病離世的也獲准回鄉原籍安葬,香港人口驟減三分之一,鼠疫患者的人數大幅減少。
鼠疫疫情暫時平息之後,港府醫官於1895年提交報告,猛烈批評東華醫院以中醫治病的成效,港督更於1896年成立由5位洋人組成的委員會調查東華醫院。接下來的制度改革,是由港府支薪,東華醫院聘僱第一位華人西醫鍾景裕,開始中西醫兼顧。
東華醫院的鼠疫防治雖然引發重大爭議及改革,但是梁其姿指出:在清末民初,東華醫院也協助處理腳氣病的國際蔓延,並且派醫師到國內地區行醫施種牛痘,周旋在廣州軍政府與香港、東南亞等英法殖民地的不同體制間,透過動員僑界的經濟與政治資源,積極介入生死事務,打造比傳統善堂更大的舞台。
4月的香港,天氣又悶又熱,上坡又下坡,走過層層階梯,才終於抵達香港醫學博物館,準備參加下午的導覽。這一路回顧東華醫院的歷史,借用梁其姿的結語,正是:「充分與具體地反映了這個以商業精神、華洋雜處、外向傳統見稱的地區,在一個劇烈動盪時代的社會與文化特色。」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6年6月,522期,84 ~ 86頁
醫院(2)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6/19
永續的碳循環產業鏈,讓二氧化碳不再人人喊「減」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5/29
為了蛙鳴、為了土地、為了健康、為了孩子——與自然共生的永續農業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為什麼 COVID-19 沒有引發糧食危機?——揭開全球糧食市場的抗疫祕訣
劉品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5/30
用 AI 辨識動物叫聲,臺灣獨創 SILIC 已可認出超過 200 種野生動物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