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改變閱讀習慣–電子書

102/11/26 瀏覽次數 6646
輕鬆的假日,在咖啡店找個座位,悠閒的啜著咖啡,一邊閱讀店內提供的雜誌,是過去許多人喜歡的休閒活動。但隨著科技進步,有些咖啡店不再提供雜誌供人閱讀,而改為提供免費的「電子書」以及「電子雜誌」供你下載。如同「隨處雲閱讀」,這是2013年文化部推廣的數位閱讀措施,只要在特定合作的場所,就可以透過手邊的行動裝置借閱電子書報,且共有數百本供民眾挑選。古代印刷術的發明與普及,打破了教會壟斷知識的情形,同時促進了文學的發展,更激起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閱讀不再屬於部分精英的權利。一個創新發明的出現,可能代表人類生活的重大改變;而現在,電子書的出現,將可能再次影響你我的生活 。

 電子書又稱為e-book,有別於傳統閱讀,電子書的閱讀是借由網際網路下載電子檔,並透過特定的閱讀軟體、閱讀器(reader)開啟檔案。閱讀器可以是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甚至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電子書與傳統印刷書本的不同,首先在於「無紙化」,電子書的儲存方式不需要紙張,一張700mb的光碟估計能夠儲存三億字的內容,不僅更為環保,也大大降低擺放書本的空間使用。另外,電子書除了純文字外,還能夠加入圖像、聲音、影片等多媒體內容,讓電子書比傳統書本更加豐富。

近年電子書的出版在歐美地區、日本等地迅速發展,同時帶動數位出版的業務。2012年電子書在美國出版市場市佔為42%,價值超過30億美金。而根據Pew Internet Research 2013年的調查數據,擁有平板電腦或是電子閱讀器的美國人已超過43%。同年的「新聞媒體狀況」(The State of the News Media 2013)顯示數位媒體的閱聽人數在2011至2012年成長了7.2%,相關廣告收益也成長也達16.6%。而在台灣,2011年有閱讀電子書經驗的讀者較2010年成長六倍,2013年台灣平均每2人有1個人擁有行動裝置。

根據資策會FIND「台灣民眾電子書閱讀現況與市場商機調查」,使用者使用電子書的主要原因為「方便隨時購買」、「重量不受限攜帶輕鬆」、以及「本身為新科技追求者」,未來,「計費模式」、「服務易用性」、與「內容豐富性」將會是影響使用者接受此項新媒體的主要因素,由此可知電子書與數位出版,將是未來趨勢。

不僅是大勢所趨,電子書的出現同時挑戰了傳統出版業。傳統出版業者出版流程,經過作者、出版社、經銷商、通路、最後書本才到讀者手中,所耗費的時間長,作者所能獲得的利潤也在層層關卡中逐漸減少。數位出版的出現,可以說「破壞」了傳統出版流程,不僅簡化了傳統編輯、發行的流程,傳統流程中的「印刷」階段在數位出版流程中消失,作者能夠直接將作品呈現到讀者眼前,同時簡化過程中的人力、時間、與資源耗費,作者所能得到的利潤因此增加。

行動通訊的出現帶來改變的契機,以日本為例,日本的行動電話不僅改變了當地人的閱讀習慣,同時改變了作家寫作的方向,不以繁複的角色、劇情取勝,新形態的手機小說多以女性話、第一人稱的敘事,並且配合較少的角色獲得迴響,成為「行動閱讀」的趨勢。而台灣同時具備發展數位出版的潛力,據統計,目前行動上網用戶數佔全體行動通訊用戶七成以上,代表這些用戶能夠透過行動上網下載電子書至其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行動裝置上,因此,行動閱讀也成為政府極力推廣的政策之一。

 知名作家J.K.羅琳將《哈利波特》電子書與有聲書上架至網路上時,曾經引起業界廣泛討論,擔憂印刷書本的末日已近,在未來將被電子書全面取代。不過,也許就像是黑膠唱片之於唱片工業一樣,印刷書本在未來可能仍然擁有一小群的擁護者,所以,談取代可能言之過早。更重要的是,數位出版所帶來的,不僅是出版產業的改變與重組,也是個人閱讀習慣的改變。(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網路科技、電子商務與創業,以及虛擬社群和社交網路」執行團隊撰稿/2013年11月)

責任編輯:李雅靖│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