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改變,從老師開始–簡志祥串聯知識與生活

102/07/23 瀏覽次數 11051
興趣與工作結合,將如何豐盛生命?「阿簡生物筆記」格主簡志祥做了最好的示範。10年前,為了記錄自己的教學,簡志祥建立部落格-阿簡生物筆記,至今已累積近兩千篇的文章。2006年,「阿簡生物筆記」以「深入淺出、寓教於樂、題材多元、長期深耕」榮獲年度最佳教育應用部落格首獎,簡志祥笑說:「教學是興趣,會希望慢慢加強自己的能力,所以越做越投入、越做越喜歡!」
   
 分享知識   
 
從小就喜歡窩在圖書館的簡志祥說他的生物知識其實沒特別突出,因為自己對什麼都有興趣,涉獵很廣。「譬如偵探小說、科學類的書都看。現在還有個習慣,會走到以前沒去過的書櫃前,拿幾本以前不會看的書,借回家,翻一翻。」簡志祥語帶興奮地說:「前陣子就走到歷史類的書架,抽出一本關於唐代歷史的書,內容有科學發展以及中國跟西方的文化交流,赫然發現以前找不到的答案,會在我過去不會看的書裡面找到!」
 
從書本認識世界固然有趣,但當知識展示於眼前,簡志祥說會有一種衝擊!「高三,有次跟老師去東眼山,那是我學『生物』的轉捩點。之前在課本看過土馬鬃的圖片,從文字說明也『知道』土馬鬃很小,但是看到本尊時,還是很驚奇,原來是這麼的『小』!明明知道土馬鬃很小,但為何看到時還是這麼驚奇呢?能實際看到書本裡的生物讓我很感動,而且,思考自己為何這麼震驚,是很有趣的事。」除了知識與現實的落差帶來的衝擊,簡志祥也感受到「分享知識」的美妙。「那次有解說員隨行。當下覺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告訴別人,這件事很棒,因此有了去當解說員的想法。」
 
 給未來的自己看  
 
「分享知識」的種子自此落在簡志祥心中。後來,他進臺師大生物系,先後去當了臺北市立動物園、墾丁國家公園的解說志工。畢業後,「阿簡生物筆記」部落格也慢慢萌芽。「每年畢業去實習的學長姊們,通常會在特定BBS站分享經驗。因為每年有新分享進來,舊的分享就被掩蓋,不會延續下去。所以,我決定成立『生物教師討論版』,除了彙整歷屆學長姊的分享,也加入自己的東西,譬如教學心得,還有未來教學計畫。這樣就可每年回顧去年的教學紀錄,等於是給未來的自己看。」
 
當「生物教師討論版」累積一些內容後,簡志祥決定換一個平台,於2004年成立「阿簡生物筆記」。「除了將『生物教師討論版』中自己的部分移過來,並延續教學心得紀錄、未來教學計畫,同時也會寫一些備課資料。後來發現只是資料羅列沒意思,就開始加油添醋,加一些資訊進去,讓它變得像一個完整故事。結果,大家的迴響不錯,也激勵我持續用自己的方法添加內容,一方面自己將來可以用,另一方面我的學生也可以在這裡吸收一些東西。畢竟課堂時間有限,無法教授所有知識。因此,到最後,我的部落格除了備課資料,也包含了我感興趣的東西。」
 
經過一段時間的默默耕耘,「阿簡生物筆記」慢慢累積了一些讀者、粉絲,簡志祥因而成為頗具人氣的部落客,還受邀為《科學月刊》撰寫科普文章。他笑說:「不過我寫了1年就放棄了,因為寫文章要比較正經,不能出現嘻嘻哈哈的文字,實在很難適應!」不喜歡一本正經的他,對教學卻很有見地。「生物教學,無論是『教』或『學』,最重要的是:系統。」
 
「現在課本的安排是把生物依照功能分開來講,譬如心臟歸心臟、肺臟歸肺臟。但是,生物是個整體,所以到最後要把分開來的東西組回去,才能學好整個架構。」簡志祥說:「譬如光合作用和消化各在不同章節,必須把這些內容組合起來,去看見整體。再譬如說,動物跟植物的關係,植物經由光合作用產生一些養分,動物可以用,動物排出來的廢物,植物也可以用,它是一個系統性的關係。而學習生物,系統性地去了解,真的很重要。」
 
 一切都在生活之中  
 
曾經歷過書本知識在現實中體現的衝擊,簡志祥也慢慢養成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知識的習慣。「某次吃飯,不經意折斷竹筷,心想,不會吧,免洗竹筷也能看見輸送養分的維管束?」書本所學再度和真實世界連在一起,簡志祥興奮地把竹筷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赫然發現裡面有猴子臉!「那些猴子臉,就是大家熟悉卻未必注意過的維管束。它們散布在整個竹筷,稱之為「散生」。散生的維管束是單子葉植物的特徵。」不料,這篇單純的分享文章,竟衍生出連串的荒謬事件!
 
「一開始是有個宗教團體,拿我的圖片去作簡報,說不要用竹筷,因為竹筷有猴子臉,會累積毒素。接著,有記者拿我的圖片去問某教授為何有猴子臉,那位教授竟說這些洞是鹽酸腐蝕造成的。再來,某公家機關也拿我的圖片作成『少用竹筷』的宣導海報。最後,恐慌效應竟然延燒到大陸!說什麼一根竹筷藏有千萬猴毒!」簡志祥發現事態的嚴重性,決定出面抗議澄清。「我覺得不能拿這種科學的東西加油添醋去嚇人家。」簡志祥感慨地說:「我們絕大部分的人都學過維管束,只是大家都忘記了。」
 
「大部分的人都以為我們學的東西跟生活是脫離的、沒關係的,而我們也不自覺用一道牆把現實和書本隔開來。」經歷了「猴子臉」事件,簡志祥也加深了要將生活和生物連結的想法。因此,從生活中汲取知識的例子在「阿簡生物筆記」中比比皆是。然而,簡志祥說,所有的學習,最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我自己也會忘掉很多學過的知識。忘記其實沒關係,但至少要能看出它怪怪的,然後去查資料,有能力告訴自己真正的答案是什麼。也就是要有懷疑精神、有能力去辯證。」
 
 教學分享,心態歸零 
 
「阿簡生物筆記」做出口碑後,自然匯聚一股力量,當簡志祥發起「生物趴辣客」的活動,很快就獲得網友的支持。「全台國中生物老師約三千人,目前參加趴辣客有近三百人。」簡志祥說:「每次聚會,大家會帶自己的教學經驗或心得來分享。如果沒有這些分享,就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教學,自己可能陷入自滿而不自知。」從「分享知識」到「分享教學」,簡志祥期許自己日益精進,他說:「我會跟過去的自己比。」
 
「以前覺得學生怎麼都學不會,很氣。這幾年,自己開始學一些新的東西,包括樂理、歷史、電子。當我把自己心態歸零時,就會知道,原來『不懂』是這種感覺,也會發現學生的困難點在哪,進而知道學生不懂,原因可能是老師的教法。我會嘗試用別的方法來教學,並用多元評量方式去激發學生的潛能,帶領他們去完成一個作業,讓他們從中學到完成一件事的能力。」原來,心態歸零,不僅能吸收新知,也能找到授業、解惑的最佳方式,而也唯有如此,才能看見生活中的知識俯拾即是。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