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8/28
SRF 是環境殺手?還是減碳小幫手?
陳彥諺|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加拿大哈德遜灣的北極熊主要生活在海冰上,因為牠們的主食是海豹;海豹體內有豐富的脂肪。可是到了夏天,海冰融解,牠們回到陸地覓食,就成了雜食性動物:食物來源多樣化,不再只是肉食,植物的比率升高。
現在由於氣候變遷,哈德遜灣的海冰提前融解,北極熊獵食海豹的季節縮短,體內儲存的脂肪必然比過去少。有些學者認為,最近北極熊的族群動態資料顯示:高熱量食物減少已經威脅到牠們的生存。不過,北極熊提前返回陸地,剛好遇上大量雪雁,獵殺與搜尋鳥卵的行為也增加了。此外,還有北美馴鹿。因此,整體而言北極熊攝取的熱量究竟發生了多大變化,成了值得研究的問題。不過,更基本的問題是:科學家對於北極熊在陸地上的覓食行為知道的並不多。
於是美國紐約市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在 2006 ~ 2008 年到哈德遜灣附近收集北極熊的糞便,分析北極熊的食性。結果,超過 1∕3 的標本夾雜動植物,含有動物的標本占45.8 %,植物 84.9 %。更重要的是,植物食物與地緣有緊密的關係,例如漿果、海藻。可見北極熊不會為了覓食而長途跋涉,總是就地取材,而且沒什麼忌口。這些發現顯示,北極熊在陸地上是隨遇而安又有效率的覓食者。
這個研究多虧一條荷蘭牧羊犬才能完成。荷蘭牧羊犬行動敏捷、嗅覺靈敏、又好玩。研究人員從牠6個月大的時候展開訓練,用動物園收集來的標本讓牠學習分辨北極熊的糞便。在野外,牠找到北極熊糞便後,會等待主人與牠玩拔河或拋球的遊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