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手機電磁波能「延年益壽」?

105/07/11 瀏覽次數 2112
美國國家衛生院一個研究團隊5月27日公布了一份實驗報告,許多媒體以驚悚的標題報導了其中的一個發現—手機電磁波致癌!

原來實驗的目的是想確定手機電磁波的致癌風險。十多年來,手機已經成為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於是通訊無線電波的生物效應成為公共健康議題。2011年5月底,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動物實驗結果,把手機電磁波的人體健康風險列為「可能致癌」等級。可是這個結論的意義並不明白,因為WHO也把咖啡列入同一等級(請參閱下一則)。此外,較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並不支持這個結論。

這一次美國研究人員使用的實驗動物是大鼠,牠們還沒出娘胎就暴露在手機電磁波中,每天9個小時,一直持續到兩歲。結果,實驗組的雄性,腦子發生神經膠質瘤、心臟發生神經鞘瘤的個體多了一些。但是實驗的結果不只這一個,其他結果反而能令人質疑這個結果的意義。因此媒體的驚悚標題成了以偏概全的惡例。

其實,即使以「手機電磁波致癌」報導這個實驗的部分結果,都犯了歪曲事實的大錯。因為實驗組只有雄鼠的罹癌風險提升了;雌鼠生活在同一環境中,並沒有經驗同樣的風險。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整體而言,實驗組的平均壽命比控制組長。難不成手機電磁波能夠「延年益壽」?

進一步分析實驗數據後,研究人員還承認,控制組大鼠的罹癌率太低了。僅以雄性大鼠的罹癌風險而言,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的統計差異來自控制組的低罹癌率。事實上,實驗組的罹癌率與自然罹癌率無異。有些科學評論者因而認為,這一實驗結果揭露的並不是手機電磁波的致癌風險,而是實驗設計有問題。

關於使用手機的致癌風險,我國衛生福利部首任資訊處處長許明暉領銜的研究團隊,利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與衛福部的官方資料,發現自公元兩千年起的十年內,儘管國內手機使用人口大幅提升,腦癌病例與致死率並沒有顯著變化。這一調查報告發表於歐洲癌症預防組織(ECP)的機關報《歐洲癌症預防學報》2013年4月號。

參考資料
  1. Carroll, A. E. (2016) Why It’s Not Time to Panic About Cellphones and Cancer. The New Health Care (a newsletter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31 May 2016.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