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幸福的科學與技術:幸福指數的探討

104/05/06 瀏覽次數 4765
童話故事的結局往往是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現代人常說「好幸福喔」、「祝你幸福」,父母期待子女過得幸福,結婚的男女主角希望組成幸福的家庭。此外,幸福企業、幸福城市、幸福國家等更是當今常見的議題。由此看來,幸福是多麼令人嚮往。

幸福是什麼

中文出現「幸福」一詞並不太久,是一百多年前來自日文的外來語。過去中國人講福祿壽喜、福氣、福報等,「福」象徵人生的豐足及美滿。亞理士多德認為幸福是主要的普世目標,幸福和快樂不同,它來自理性的活動。不丹各級學校的學生每天上課前要靜坐,先把心靜下來再學習知識。其前總理廷理(Jigmi Y. Thinley)指出:「幸福是家庭成員間的關係緊密,情緒低落時,有人關心;生病時,有人照顧;財務困難時,有人資助。」

幸福可依構成因素分為主觀幸福、客觀幸福;依探討對象分為個人幸福、家庭幸福、企業幸福、社區幸福、城市幸福、國家幸福、人類幸福等。

為了更嚴謹地表達幸福的意義,學者專家多年來已發展出多種幸福指數來測量人們的幸福感,這些指數通常包含多個測量要素。

個人主觀幸福指數

每個人對幸福的認知、感受,以及過去經驗不盡相同,不同人面對同樣的處境與遭遇卻不一定有相同的幸福感,因此幸福是主觀的。
  • 英國的牛津幸福問卷包括樂觀、社會承諾、正向情感、掌控感、身體健康、自我滿足、心理警覺等7個組成要素。
  • 美國Carol Riff的幸福問卷包括自我接納、自主性、掌控環境、個人成長、生活目標、與別人積極的關係等。
  • 澳洲心理學家庫克提出的個人幸福指數包括個人的生活水準、健康情形、成就、人際關係、安全狀況、社會參與、未來保障等。
  • Peterson等人提出的幸福生活滿意度包括快樂的生活、有意義的生活、投入與專注的生活等。
  • 陸洛使用牛津幸福問卷及台灣幸福內涵問卷編製中國人幸福問卷,包括樂觀、工作成就、正向情感、自我滿足、身體健康、樂天知命等。

群體幸福指數

不丹國王旺楚克在1980年代提出以「國民幸福毛額」(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為施政的目標,以相對於「國民生產毛額」(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其四大幸福支柱包括:
  • 永續的經濟發展 ─ 每年政府在醫療服務與教育約投入國家四分之一的預算,提供免費醫療、免費教育;
  • 環境保育 ─ 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0%,有一半國土列為保護區,善盡保育環境的責任;
  • 文化保存與發展 ─ 注重穿著傳統服裝,建築物依文化傳承建造,以佛教信仰為重要的文化發展、保存與維繫的力量;
  • 良政 ─ 政府設置國民幸福指數委員會,由總理領導,各部會首長為成員,以確保政策的制定及推動和國民幸福指數目標一致。

因此,不丹雖然是個經濟不發達的國家,但其國民幸福感在全球卻名列前茅。2010年,不丹在聯合國提案,把「幸福」納入會員國的國家發展目標中,2011年獲得通過。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提出「美好生活指數」(better life index),從收入、家居、健康、工作生活平衡、教育、社會聯繫、公民參與及監督、環境、個人安全、個人主觀幸福感等方面測量群體的幸福感。

行政院主計總處在2013年編製我國國民幸福指數,為了利於跨國比較及了解我國國情特性,把國際指標及在地指標並列。國際指標完全採用OECD美好生活指數的所有指標,即物質生活條件及生活品質等11個要素,共計24項指標。在地指標共38項,呈現個別指標資料,如居住條件方面除了OECD所列平均每人房間數、居住消費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所得比率、有基本衛生設備的比率外,另加入平均每人居住坪數、房價所得比、房租所得比、居住房屋滿意度及住宅周邊環境滿意度5項。

2013年,《天下雜誌》在台灣進行幸福城市 ─ 城市競爭力調查,針對各個縣市的經濟力、環境力、施政力、文教力及社福力5項,把24縣市分為五都組及非五都組進行縣市競爭力的體質檢定。

幸福有主、客觀之別,有個人、群體幸福之別。每個人的人格、個性、經驗、觀點,各國的國情、文化、社會背景不盡相同。各學者專家所提幸福指數的量測要素也不盡相同。然而,無論個人或群體,只要能因應自己的情況去選擇相關的幸福要素及其指標,在觀念與做法上有所調整並盡力去改善,歷經一段時日的努力後,享有更幸福、有意義的生活是指日可待的。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