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過敏性疾病:過敏性疾病的致病機轉

91/09/05 瀏覽次數 22515
什麼是過敏疾病?

過敏疾病基本上包括下列幾種: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與氣喘、以及一些特定的食物與昆蟲叮咬引起的過敏。這些疾病會導致相當程度的發炎反應,造成皮膚、黏膜組織或是血管的慢性發炎。近年來逐漸成為國人健康上一大威脅的氣喘疾病,便是氣管的慢性發炎,造成氣管收縮及分泌物過多而阻塞呼吸道。如果是鼻腔黏膜接觸到過敏原,則黏膜處會分泌相當高量的發炎物質,造成過敏性鼻炎的症狀。相同地,侵犯到皮膚的過敏反應則會引起異位性皮膚炎。

過敏性疾病的致病機轉

免疫機轉
 與過敏有關的重要因素為異位體質,也就是包含所謂的遺傳因素,有異位體質的人特別容易對過敏原產生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的抗體。過敏體質跟遺傳有明顯的關係。依據統計,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有過敏疾病,則子女罹患過敏疾病的機會約三分之一;如果父母兩人都罹患過敏疾病,則子女得到過敏疾病的機會高達三分之二。另外,其他家族成員如祖父母有過敏疾病,也會提高致病率。再加上這幾年文明與工業化的進步,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更導致過敏疾病的逐年增加。

也許有人會問什麼是過敏抗體?又如何才會產生?依照免疫細胞表面標記及功能,T細胞可以大略分成T輔助細胞及細胞毒殺性T細胞兩種。T輔助細胞分泌的淋巴介質可以幫助免疫系統內的其他細胞如B細胞製造抗體;T細胞毒殺性細胞進行細胞毒殺的功能。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T輔助細胞又可以依其製造的淋巴激素的不同分成兩類:第一型T輔助細胞及第二型T輔助細胞。第一型T輔助細胞因主要負責細胞的免疫力,所以對感染疾病、腫瘤和器官移植等的反應較有關。而第二型T輔助細胞分泌的介白質-4(inerleukin-4, IL-4)可以幫助B細胞製造免疫球蛋白E的過敏抗體,介白質-5(IL-5)則可以吸引嗜伊紅性白血球,嗜伊紅性白血球釋放出的一些發炎介質則會導致更嚴重的過敏症狀。

同時,第一型T輔助細胞和第二型T輔助細胞又互為影響;第一型T輔助細胞能夠調節第二型T輔助細胞的活性,而第二型也相對地會抑制第一型T輔助細胞的活性。所以,我們身體內如果第二型T輔助細胞的活性過高,會幫助B細胞製造較多的過敏抗體,而出現過敏疾病。

基本上,我們希望體內的第一型和第二型T輔助細胞應該像翹翹板一樣,維持一個平衡的狀態,才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

由於工業化和文明的進步,環境的污染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等,反而讓現在的兒童在免疫發展上出現了一些變化。這些年來,由過敏疾病的急速增加和腸病毒等感染的流行,可以看出似乎國人身體內的第一型和第二型T輔助細胞已經出現不平衡的情形。

病理變化和過敏原 過敏病的致病機轉不外乎為過敏原、過敏原特異性的免疫球蛋白E以及肥大細胞等的共同作用。首先是過敏原與附在肥大細胞固定區(fragment constant, Fc)受體的 IgE 結合後,促使肥胖細胞進行去顆粒作用。而由顆粒釋出一些介質如組織胺,白三烯素及趨化因子等,這些介質進而造成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及氣管的收縮而導致症狀。同時也會吸引一些其他的細胞如中性白血球,嗜伊紅性白血球等,造成更進一步的發炎反應。所以過敏疾病的發炎過程,又可依照參與的分子和細胞的不同,分成早期和晚期的反應。

早期反應是指過敏抗體與過敏原接觸,導致肥大細胞釋放出許多的發炎物質。但是,過敏反應之所以會成為慢性持續性的發炎反應,其實和晚期反應時許多細胞的參與,包括中性白血球、嗜伊紅性白血球、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等在發炎部位聚積,而導致更嚴重的組織破壞有關。而在這些急性的發炎後,我們體內又會開始進行一個修補的過程,如同我們受傷後傷口會結疤一樣,氣管周圍也會進行纖維化。一旦出現反復的發炎和修補,氣管便容易因為嚴重的纖維化而變形。

過敏原的種類相當多,包括花粉、黴菌、動物毛屑、塵螨及蟑螂等,在臺灣又以塵螨為最主要的過敏原。塵螨是0.2~0.3毫米長的小節肢動物,以脫落的皮屑為主要的食物。由於臺灣的濕度和溫度非常適合塵螨的繁殖,所以幾乎遍布於家庭的每個角落,即使是死去的也會導致過敏,因此塵螨是臺灣最重要的過敏原。目前大部分的免疫療法也都是針對室塵螨。

神經內分泌系統對過敏疾病的影響

氣喘的誘發,也經常受到如緊張、冷空氣及運動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症狀的急性發作。有許多得過敏疾病的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每到季節交替之際,天氣忽冷忽熱時,就容易出現過敏的症狀,包括容易打噴嚏、流鼻水,甚至出現夜咳或嚴重氣喘的情形。有些氣喘患童找不到外在的過敏原,所以被歸類為內因性氣喘可能跟神經系統的過度反應有密切的關係。但是截至目前為止,神經內分泌系統在過敏疾病機轉角色的研究還不是十分廣泛。

如何控制過敏疾病?

居家環境過敏原的控制 由於過敏疾病主要是因為與過敏原的接觸所引起,如果能夠在環境中減少與過敏原的接觸,便能夠降低過敏疾病發作的機會及嚴重度。預防過敏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與過敏原接觸,所以家中最好不要有地毯或是飼養寵物。同時,最好經常利用吸塵螨器來清潔塵螨特別容易生長的地方,包括床墊下、地毯、窗簾等。

目前的研究報告顯示,家中的灰塵螨,每克約含有400~500隻的塵螨,且幾乎是一年到頭都有,可見臺灣地區過敏原的含量的確是相當高。所以在季節變換之際,由儲藏處取出棉被、被單或衣服時,最好在使用前先晒晒太陽,或是利用熱水將床單、被單和衣服先行處理,因為塵螨怕熱,約攝氏52度左右的水溫便足以將其殺死。

另外,有相當多的過敏原其實是塵螨的排泄物或是分泌物,因此即使將塵螨殺死後,還是要利用吸塵螨器來加以清掃,才能夠真正將過敏原清除乾淨。如果家裡需要進行大掃除,也最好避免灰塵螨過於飛揚或戴口罩。由於臺灣位於亞熱帶,所以氣候特別潮溼,如果適當使用除濕機和空氣清靜機,也會有效降低屋內的過敏原。

飲食的注意 對於已患有過敏疾病的兒童,在飲食上應該注意些什麼呢?在過敏疾病尚未控制良好之前,最好避免冰冷、高油及高熱量的食物,尤其是油炸的食物。冰冷的食物由於容易刺激氣管及黏膜,一旦吃了就容易咳個不停,或是打噴嚏及流鼻水。主要是因為過敏疾病的發生,除了有外因性過敏外,還有內因性過敏。

外因性過敏是指對那些存在環境中的過敏原出現過敏的症狀,而內因性過敏則是因為體內的神經系統或是內分泌系統的過度反應,分泌出一些會導致氣管收縮的物質,而出現過敏的症狀。所以氣喘病患童可能會因冷熱空氣的變化、奇怪的味道、過高的濕度或是緊張等,造成症狀的發作。近幾年,由於國人飲食習慣逐漸西化,一般食物的油脂及熱量也逐漸提高,使得一些疾病的形式也有改變的趨勢。高油及高熱量的飲食的確會讓動物體內的發炎物質增加,一旦發生如過敏疾病等發炎反應時,則容易出現較嚴重的症狀。

以上提到的都是如何避免可能會導致過敏疾病,接下來再談談有那些飲食可能有助於過敏疾病患童的症狀改善。近年來,由於我們的生活環境逐漸惡化,再加上油炸食物的增加,使環境中的自由基增加,造成身體組織的破壞和細胞的死亡,而導致發炎反應。所以,市面上便出現相當多健康食品及飲料,加入一些抗氧化劑,來降低這些環境中自由基的傷害。其中最為大家所熟悉的產物包括β-胡蘿蔔素、維生素C、E和 SOD(superoxide dismutase)等。

動物研究顯示,這些健康食品可以降低自由基的產生而降低對組織的破壞。維生素C在綠色蔬菜及水果內的含量相當高,所以應該盡可能鼓勵攝取。而維生素E本身除了有抗氧化的作用外,對生育能力也有影響,所以兒童不宜服用。另外,一些特定的油脂,包括深海魚油和卵磷脂等在市面上也相當常見。

深海魚油主要是含有DHA(docosahexaenoic acid)和EPA(eicosapentanoic acid)等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體內發炎物質的產生,對過敏症狀的改善相當重要。但是必須強調的是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在動物的實驗上所得到的。此外,深海魚油也可以加強 SOD 抗氧化媒,具有降低自由基破壞的功能。許多父母親有一個觀念,就是認為所有的海產都對過敏疾病不好,所以連魚肉也都禁止孩子食用。其實,兒童容易過敏的海鮮是那些有殼的,如蝦子、螃蟹、蛤、牡蠣及干貝等。而鱈魚、鮭魚及鮪魚等都可以提供相當好的蛋白質及魚油,應該鼓勵兒童攝食。

適度的運動 通常還是應鼓勵兒童盡可能有適度的運動,其中又以游泳最好,主要是因為游泳能夠增加肺活量,同時又能夠接觸到室溫的水。久而久之,也許能夠改善肺功能及對溫度的改變不致過於敏感。只是目前的游泳池大都會添加一些清潔劑,所以剛開始下水時可能會出現不適應的症狀,可先使用一些鼻噴劑或是吸入性藥物,適應一段時間,再慢慢減少劑量。

藥物及免疫治療

目前應用在過敏疾病上的藥物已經不少,依照前面提到的病理機轉來看,藥物的主要作用還是在抑制過敏疾病所引起的發炎反應,所以大部分氣喘病的藥物治療都是支持性的。在早期的發炎反應時,較常使用的藥物包括抗組織胺,和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發炎物質顆粒的藥物。如果已經有氣管收縮的症狀出現時,可能就需要加上氣管擴張劑的使用。如果疾病的病程進入晚期的發炎反應時,因有相當多的發炎細胞聚集,可能就必須使用類固醇才能改善症狀了。

大多數的人對類固醇可能心存恐懼,其實類固醇是一種相當好的藥物,只要不長期使用或是濫用,基本上副作用也不大。更何況,目前使用的類固醇主要還是較低劑量的吸入性類固醇。尤其是成年人,長期使用五年以上也不會有太多的副作用。但是,如果兒童使用到中劑量,且持續數個月以上,則可能會影響骨頭的生長,應該稍加注意。由於吸入性類固醇的劑量還是相當低,如果在使用後漱口,除了可以降低口腔內的念珠菌感染外,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攝取。另外,減敏治療也為患者帶來一些不錯的效果。減敏治療需要的時間較長,至少在兩年內必須非常有耐心地持續接受注射治療,偶而也會產生一些副作用,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兒童都適合接受這種治療。患者已經接受其他的治療一段時間後,仍會經常發作,如每個月至少發作一次或是一年發作五次以上,再加上主要的過敏原為塵螨時,才會建議進行減敏治療。方法是,將患者最常見的過敏原注射入皮內,然後逐漸增加劑量。

減敏治療能夠改變氣喘患者的免疫反應,讓過敏抗體逐漸下降,發炎物質的製造也跟著降低。另外,這種經由皮膚的減敏治療對同時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兒童較不合適,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同時,減敏治療對氣喘改善的效果通常會比過敏性鼻炎來得好。一般而言,兒童接受減敏療法的效果遠比成人來得好,可能是兒童的免疫系統還在發育階段,許多新產生的免疫細胞能夠受到減敏治療的影響,而成人在這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差。

這些年來,由於藥物不斷地進步,所以兒童因為氣喘發作而住院的比例逐年下降。儘管如此,偶而還是會傳出因為氣喘而遭遇不幸的病例。根據各國的統計,因為氣喘死亡的成人遠遠超過兒童。成人死亡率較高的原因是,成人由於吸菸或是空氣污染等關係,通常還會有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合併症,因而肺功能改善的空間較有限。所以如果在氣喘發作時使用吸入性噴霧劑,等20~30分鐘後不見改善,可以再吸一次,若連續三次都未見改善,便應該送醫。同時,一天使用吸入擴張劑的次數不要超過八次,如果超過,表示情況已經相當嚴重,應該就醫。

目前雖然已經有不少藥物應用在過敏疾病的治療上,但是大多數藥物可能還是屬於症狀的控制,所以許多研究單位還是非常努力地開發新的治療藥物。這幾年開發出來的藥物如白三烯素拮抗劑,便是一種較新的抗發炎藥物。另外,目前已經在許多國家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的抗 IgE 抗體,也是一種較新的治療方法。未來如果能夠找出過敏病患者和正常人在 IgE 製造及T輔助細胞分化上的差別,將有助於治療。近幾年,有許多學者花費相當多時間研究T細胞的調節,希望能夠找出第一型及第二型T輔助細胞分化上的差別,以設計新的治療方法。例如合併一些能夠刺激第一型T輔助細胞產生的佐劑,應用在減敏治療上,讓患者身上的T細胞調節更有效而且迅速地回復平衡。甚至是否能夠在氣喘病的防治上,應用如去氧核糖核酸(DNA)疫苗的觀念與技術,都是值得研究者與醫師進一步深思的問題。

過敏疾病到底會不會痊癒?

大家最關心的一件事便是過敏疾病能不能痊癒?通常是在青春期會有一個較明顯的改變,如果在青春期控制良好的患者,大概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可以痊癒;控制不佳的患者,則大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會痊癒。其中主要的差別便是在那些控制不好的患者因長期反覆的氣喘發作,已經導致氣管變形,而此一病理變化是不可回復的;一旦氣管變形,可能就一直需要使用藥物來控制了。至於為何過了青春期才較容易痊癒,可能是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的變化及成熟,而改變了對過敏原的免疫反應。

隨著人類基因體的解碼,未來我們也應該對過敏疾病遺傳相關的一些基因更清楚地加以定義。如此,也許我們可以在更早的階段便將有過敏體質的人找出來,事先進行更好的預防措施,才有可能將過敏疾病的問題完全解決。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