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受損脊髓的救星-「人工神經連結」技術

102/07/29 瀏覽次數 8551
脊髓是連結大腦運動指令和手腳動作的重要神經通道,萬一受到損傷,大腦的信號將無法傳達遞到手腳,導致肢體癱瘓。
 
日本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生理學研究所的西村幸男準教授,以及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以脊髓損傷的猴子當作模式動物,開發出以人工迴路(bypass)連結受損脊髓的「人工神經連結」技術,在受損的脊髓上植入迴路,連結大腦和脊髓的運動神經。而脊髓損傷的猴子以「人工神經連結」連結受損脊髓後,手部肌肉確實回復到可以按照意識動作。

 研究團隊認為,即使脊髓受到損傷,只要在受傷部位植入人工迴路,使大腦皮質的電氣信號藉由仍健在的脊髓傳達到末端,手腳便能回復自主活動。「人工神經連結」技術就是將特殊的電子迴路植入受傷脊髓的一種技術。在研究實驗中可觀察到,透過人工神經連結技術,藉由腦部的局部電位紀錄,分離出手腕運動的電子信號,在有信號且脊髓受損部位接受到刺激的同時,可以看見手腕肌肉產生收縮,因此手臂可以活動。

西村準教授說:「對運動癱瘓的患者來說,最大的願望便是自己的身體能夠按照自己的意識行動,而這項技術做到了。而且本次使用的方法和從前的研究不同,並非使用機械手臂般的義肢代替原本的手腳,而是利用人工神經連結技術使原本癱瘓的手腳能夠回復自主活動,因此和從前僅有輔助功能的義手或機械手臂比起來,此項技術可行性較高,同時也是捷徑。」因此將可應用於回復脊髓損傷患者的手腳運動。(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閩明源|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