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環境政治(五):太平洋漁業資源日漸枯竭 政策規範效果恐有限
103/07/03
瀏覽次數
8067
余佳璋
|
公共電視新聞部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新聞報導
攸關國際漁業資源發展與太平洋漁業管理的重要會議,「第十屆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年會(WCPFC)」,於2013年12月2日至6日在澳洲凱恩斯舉行。本屆會議達成幾項共識,包括備受關注的大目鮪(Bigeye tuna)、黃鰭鮪(Yellowfin)、鰹魚(Skipjack)等「熱帶鮪魚養護管理四年期間」的新措施,限制圍網漁業在2014年使用人工集魚設備(簡稱FAD)的使用時間,延繩釣大目鮪漁獲限額減少10%等減緩過漁的對策以及禁捕黑鯊(Silky Shark),加強管理非法捕撈漁獲與轉運「洗魚」等不法行為,對漁業政策帶來些許變化。
由於中西太平洋是全球鰹、鮪類漁獲最主要地區,以2012年為例,高達261萬噸,佔全球年產量六成以上,因此中西太平漁業委員會決議的一舉一動,不僅對從事漁業捕撈的國家產生衝擊,也對歐美、日本等大量消費漁產地區帶來市場供需價格變化效應,當然也對中西太平洋居於漁業弱勢地位的小島國家造成影響。
不過外界對本屆年會結論內容,以及是否願意解決過漁問題的決心多表懷疑保留態度。特別是會議未能作出強化鮪魚管理措施,以及限制不得新建圍網船、縮減延繩釣船數量等決議,歐盟執委會表示遺憾。長期監督、關注海洋資源的綠色和平組織(Green Peace),更嚴厲抨擊本屆會議未採取必要行動,僅通過疲弱的措施。
綠色和平組織發言人Sari‧Tolvanan指出,漁業大國在會議中重提陳腔濫調的計畫,意在能持續在此區域大量而過量的捕撈,恐難以改變過漁的現況。
而委員會各國對太平洋地區鮪魚資源關注程度與政策執行的能力,未來是否出現變化,也是會議之外值得關注的焦點。例如被日本媒體稱為「鮪魚交涉官」的日本水產廳次長宮原正典(Miyahara Masanori),雖然有豐富的漁業談判經驗,在此次會議中也發揮影響力,訴請各國不要再無限制增加大型圍網船,並期待委員會對大目鮪、黃鰭鮪資源惡化必須加強管理等。但在宮原正典會議結束後回國不久,即遭到調離所熟悉的漁業談判主戰場,轉任農林水產省顧問。日本媒體針對日本水產廳這紙人事命令多有揣測,認為這意味著日本漁業政策面臨兩難,因為日本一方面大量撈捕各類鮪魚,同時也是最大的鮪魚消費市場,另一方面又要兼顧永續資源,如何妥善提出漁撈政策,難度甚高。
至於我國在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的處境,以委員會所顯示的各種資源數據及貢獻度來看,僅次於日本、美國與韓國,我政府官員雖努力投入資源永續議題的討論上,但參與此次會議的民間組織綠色和平發現,本次會議可見到以中國為首的東亞漁業強權,阻撓太平洋島國的漁業資源管理提案,而台灣做為中西太平洋最具實力的漁業強權之一,並未積極支持重要保育方案,加上各漁業大國對鮪魚捕撈數量限制難有共識之下,中西太平洋漁業資源枯竭的困境將越來越嚴重。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洗魚(fish laundering)」是指掩飾超額捕撈的非法手段。由於海洋資源長期遭受過度捕撈,而面臨資源匱乏的問題。各國透過參與國際海洋組織,共同協約,針對特定海域、魚種可補撈數量進行限額,期望能夠遏止過漁的問題。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漁民會利用將魚船、魚獲量登記在他國名下、將魚貨轉讓給非我國籍漁船,或者虛報漁場等方式來擺擺脫漁獲限額的規定,概稱為洗漁。
以台灣為例,依據我國《投資經營非我國籍漁船管理條例》規定,從事洗魚者將「處六月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千萬元以下罰金。」
為何一些關注環境生態的組織和國家會強調須加強法規限制?主要原因在於,過去全球漁業資源出現供需不平衡現象。因為食用人口增加,長期以來各國對於漁貨需求不斷提升,也致使海洋濫捕情況越趨嚴重,最終導致海洋生物多樣性嚴重衰退。
由於漁業資源被視為是一種可再生資源,科學家認為必須透過維持生物多樣性來維持既有的食物鏈關係,才能維持生態系的永續發展。而為了有效維持海洋生態永續發展,目前國際作法首重減少漁撈強度,也就是採取限制作業船數、訂定漁獲配額、禁漁區及禁漁期等措施。
另一方面,為了避免洗漁的問題,國際組織也建立一系列的管制措置,包括建立漁船名單制度、管理魚貨產銷流程、監控漁船作業狀態、漁船配置觀察員掌握實際魚貨資料、公海查核作業等作法,以維繫海洋漁業資源永續。(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
張春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審校:
楊昊|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過漁(11)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30
智慧能源管理如何推動企業實現淨零排放
丁顥
|
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4/01/24
透過臺德氫能合作 推動綠氫技術與永續未來——專訪蕭述三校長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30
探索地球最古老的固碳機制
皮宏偉
|
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儲存書籤
113/11/29
重建部落認同,從原住民視角探索地理與環境教育的未來
歐柏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