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是地球上無所不在的訊號,從中可以判斷事件,編構訊息,又能跨越空間,標記時間,是生物最基本也最變化多端的隔空能力。 而自從合成器橫空出世之後,人類可以透過各種數學或電子工具,製造或印證各種聲音,而最為精緻的聲音行為,音樂,也不缺席的將之引用成為時代聲響。 本分享將用合成器從聲學出發,一路走向音樂工作實務上合成器的作曲使用。
講演綱要(撰文|高英哲)
聲音是地球上無所不在的訊號,既能跨越空間,又可標記時間,是生物最基本也最變化多端的隔空能力。音樂是人類操控這種能力,最為獨特的藝術化表現,柯智豪先生在本講次為聽眾示範,合成器如何以「一人樂團」之姿,成為現代音樂家製造或印證各種聲音的最佳利器。
人類有別於其他生物,最大的優勢在哪裡?柯智豪認為是人類操控符號的能力。舉凡文字、數字、以至於音符,都是由符號構成的;而聲音又是人類唯一能夠透過自主意識,主動發射出去的訊號,因此代表人類運用聲音能力的音符,以及合成器上顯現的波型,都是人類與周遭世界產生互動的表徵。
無論是一片蟲鳴鳥叫聲,抑或是工地施工的嘈雜機械聲中,我們都可以聆聽某個人跟我們說話的內容,這表示聽覺一方面沒有選擇性(你可以選擇不看黑板,卻無法選擇聽不到老師無聊的講課聲),另一方面也是一種需要高度專注的活動(即使老師滔滔不絕,你還是可以睡你的)。也因為聲音有這些特性,動物都是以發出聲音的方式示警,因為用手指向危險之處,很多人可能沒看到,但每個人一定聽得到你淒厲的尖叫聲。
每個人的聲音,都有表徵它的 sin 波;會造成每個人聲音的音色不同,是因為泛音有所變化的緣故。「合成器」顧名思義,就是把不同的 sin 波合成在一起,形成新的聲音,理論上只要有夠多的 sin 波樣本,什麼聲音都可以合成得出來。合成可以用減法,也就是把不同的 sin 波部分彼此抵銷,以形成新的波型,每個人的嘴巴就是天生的減法合成器,也常用於樂器調音。在合成音樂的實務上,比較常用的是加法合成;透過將波型層層疊加起來,可以製造出幾不可識的低頻音,也可以生成人耳難以久耐的高頻音。
以純作曲的角度來說,作曲家當然希望樂器的頻寬愈大愈好,這樣在作曲上比較不需要考量樂器的頻寬限制,想寫什麼音就寫什麼音。然而當曲子是由多重樂器組成時,就不需要所有樂器都擠在同一個頻寬帶裡爭著表現,從幾把樂器組成的地下樂團,到上百人構成的大型交響樂團,作曲家都可以就各種樂器最擅長的音色頻寬,撰寫專屬於它們的曲式;個別聽之似乎都不成調,但是經過泛音的合成效果,就能呈現出變化萬千的曼妙音樂。
這就是音樂作曲的基本原理,而合成器的存在,讓柯智豪這樣的跨界音樂家,能夠以「一人樂團」的形式,自由創作出任何他想得到的音樂,而不用受限於單一樂器的物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