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偏鄉孩子們的視界–化學下鄉活動:化學遊樂趣!
104/04/27
瀏覽次數
5520
吳美枝|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2011年是居禮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奬100周年,也是國際化學會創立100周年,聯合國遂將2011年定為「國際化學年」。就在該年,由淡江大學承辦的「化學下鄉活動計畫」正式啟動了。他們將3.5噸的貨車改裝成行動化學館,以具體表演、演講、親手做實驗等方式,來推廣化學科普教育。多年來,在計畫主持人王伯昌教授的領導下,高憲章博士與執行助理林佑燐、活動企劃陳逸書、行政助理李芳靜已涉足上百所偏遠學校,在打開孩子們視界的同時,他們的世界也被打開了。
化學的關鍵角色
「化學下鄉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對化學產生興趣。」高憲章說,化學是基礎科學,學會化學,可以做很多事。因此,在各行各業都能發現化學背景的人。他笑說,自己小時候就因為看到影集裡的馬蓋先,才愛上科學。「馬蓋先就是化學家,看他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與困境,真的很帥!」而林佑燐則說自己原本想念食品科學,因意識到化學底子不好就什麼都學不好,才會轉選化學系。
化學的應用範圍很廣,可跨到藥物、食品、化工、材料、電子。無怪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祕書長松浦晃一郎會說:「『化學』在未來能源發展及糧食短缺問題上,將會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而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會會長陳政一(Jung-Il Jin)也曾表示,應促使大眾對科學產生更多的熱情,踏入化學領域,以共同解決未來地球將面臨的問題。因此,化學這門學科可謂任重道遠,肩負著改變世界的使命。
「化學下鄉活動計畫」即要在孩子心中種下化學的種子,以行動化學館的方式,藉由特別設計的活動,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課本以外的化學體驗,希望他們在學習化學前,先對化學有所憧憬。高憲章說,他曾聽聞不少選擇化學系的人,都是因為在國、高中時代參加過科學營隊、科學活動或看過科普教育節目,而對科學產生興趣。「雖然我們無法讓學生成績明顯進步,但我們會盡可能讓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進而願意主動學習,並投入化學的行列。」
精心設計的活動
「化學下鄉活動計畫」的改裝貨車,不僅運送物品,也是化學表演的舞台。高憲章說,一開始的目標只是推廣化學,後來慢慢轉變為以國中、偏遠學校和小型學校為服務的對象,而他們也期許自己能跑完教育部認定的所有偏遠學校,讓資源不足的偏鄉孩子能體驗到化學的樂趣。此外,這個計畫部分經費來自業界,因此,他們有時也扮演學校、社區與化學廠商之間的橋梁,讓孩子們認識化學的同時,有機會了解學校附近的企業。
高憲章說,活動通常是早上10點開始,下午4點結束。過程主要分3個階段,第1階段由他負責說一些化學相關的故事,第2階段由工作團隊帶來一段化學實驗表演,第3階段則由林佑燐、陳逸書、李芳靜與大學生們一起帶領孩子們親自進行化學實驗。「當年之所以有下鄉計畫,部分原因是為了紀念居禮夫人,所以我會從居禮夫人的故事開始講起,然後講到元素、放射性、科學材料……」高憲章說,如何把很化學、很抽象的知識,透過講述,而且要用非常簡單的表達方法,讓學生可以聽懂並吸收進去,對自己而言是一大挑戰。
此外,在實驗內容的設計上,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李芳靜說,自己學生時代印象最深的就是作實驗時,隔壁桌的同學把東西燒起來。因此,他們深知實驗的安全考量是非常重要的。高憲章說,確實有相當多的化學實驗、化學藥品本身是危險的,而看似安全的藥品,只要劑量過高,就會傷人。譬如維他命C,吃1顆是補品,吃20顆就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了。有些化學實驗的效果非常好、很炫、很漂亮,也確實好玩,但很危險,這種實驗就不會出現在他們的活動中。而他們在設計內容時,也要涉想學生可能會把所有化學元素加在一起。因此,凡在實驗中使用的元素,必須符合「即使學生全部亂加在一起,也不會有危險」的原則。
為了設計出安全的實驗,團隊持續從四面八方蒐集資料,不斷實驗、改良,進而設計了類似遊戲、內容簡單又有趣的實驗內容。「我們儘量避免使用實驗室的化學藥品,而是使用在生活中就可以輕易找到的元素來作實驗。」陳逸書說,實驗內容確實要費腦力去設計,除了用自己以前學到的化學基礎原理來衍生出多樣化的實驗內容,平時也要常常翻書、上網搜尋、多聽多看,並和夥伴一起討論、切磋,共同撞擊出實驗點子,才能持續更新化學實驗內容。
感動與感慨
幾年下來,高憲章、林佑燐、陳逸書和李芳靜已去過一百多所學校,當他們
親眼目睹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心裡卻有無限的感慨。「『城鄉差距』這4個字已不再只是報章媒體寫的4個字,而是如此真實地展現在我們眼前。」高憲章說:「沒什麼設備、老師流動率很高、學校找不到師資,這些對孩子的學習都會產生深遠影響。原來我們生活的環境是這麼舒服,這些偏鄉孩子真的很需要幫忙。」
其實,在打開孩子的視界時,他們的世界也被打開了。「我們4個都是在台北長大的小孩,參與這個計畫,也讓我們真正去『看見台灣』。」陳逸書說:「我曾在台北科教館、台中科博館、高雄科工館做過,參與不少科教活動,那些都是家長繳1、2萬元費用才能讓孩子參加的活動。這對偏遠的孩子來說是不可能的事,1、2萬元也許是他們一整年的伙食費!當我參與這個下鄉計畫,和夥伴一起把資源帶到孩子生活的地方,讓他們有機會分享到這些教育資源時,我就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有時,當團隊重複去某間學校,車子一停下來,就會有學生很開心地圍過來,這些孩子都記得他們,也非常高興再度看到他們。孩子們很重視並珍惜這好不容易得到的教育資源,一整天都全心全意投入活動中。高憲章說,去過這麼多偏遠學校,深深覺得這件事是有價值、也值得繼續做下去的。然而,因為經費的關係,這個下鄉計畫卻充滿變數,不確定會不會一直走下去。因此,高憲章期許有更多企業重視這個現象,並願意贊助下鄉計畫持續做下去。
下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3年,他們在大雨隔日前往那瑪夏國中時,車子開在泥濘不堪的臨時便道上,幾度傾斜,差點翻車,原本只要一小時多的車程,他們卻開了好幾小時。高憲章說,那是他們印象最深的體驗。「每當有老師說他們上課上到我們曾帶的實驗內容,學生會說:『這個我知道!』這是我最感動的時刻。其實,我們的活動是以『好玩』為主、『教學』為輔,這些學生卻記得,表示他們有學到東西。而我們能一直做下去的動力,就是學校老師說這活動對孩子是有效果的,只要他們願意玩、願意做,對化學產生興趣,我們做的一切都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