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士班階段,邱士華證實了愛滋病與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的關聯性。之後,榮總希望發展幹細胞,他因此有機會到國外進修。「榮總的老師們都很有遠見。幹細胞是未來醫學的重點,跟臨床的連結性也非常高。」邱士華說:「第1次出國是2002年到City of Hope學習幹細胞培養技術,不知天高地厚,傻愣愣,就盡量做。第2次出國是2007年去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猶如進入學術巨塔。雖然我已是副教授,卻有很大的挫折感,因為發現自己在研究上有很多不足,等於是開了眼界。」
邱士華說,第2次出國的真正啓發,是看到頂尖美國科學家嘗試學習日本山中伸彌教授的實驗。山中教授首次證實只要用人的皮膚細胞即可做出「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iPSCs的功能與特性皆極類似人類胚胎幹細胞。也就是說,山中教授不用破壞人體胚胎即能在實驗室中建立多潛能性幹細胞,此項重大成就已於2012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邱士華從中獲得很多啓發,回國後就帶領團隊投入幹細胞研究,而後證實以往只能用皮膚作為iPSCs幹細胞主要來源,如今透過抽血,即能培養出人造幹細胞,研究成果登上《實驗醫學雜誌》(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山中教授也來信祝賀,鼓勵他繼續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