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從低潮中獲得啟示–林彥伶助理教授

101/10/02 瀏覽次數 21260
淡江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林彥伶,小時候內向封閉,極少與同學互動,曾被師長視為問題兒童,所以媽媽經常到學校與老師溝通。當時為何如此已經記不清楚,只記得總是期待媽媽到學校後牽著自己的手一起回家的幸福感覺。孩提時頗平淡,卻在國中能力分班的智力測驗中獲得全年級第1名,令所有人跌破眼鏡,為何突然變得如此優秀?原來是經常閱讀科學雜誌、故事書、數學書籍並接觸許多益智遊戲,使她擁有比同年齡孩童更豐富的課外知識。

自我反省 打開心扉

上大學後,自省不該再封閉,便努力打開心扉,參加社團,與同學互動。社團生活讓她大開眼界,也接觸到各種喜、怒、哀、樂。記憶頗深的是,每個月隨社團到馬偕醫院兒童病房帶小朋友團康、慶生、說故事,由於病房內全是癌症重症兒童,所以每次看到的臉孔都不一樣,小朋友身邊的媽媽也都憂心地陪著孩子開心。那份強忍著的傷感,令人感觸良多,她開始學習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所有與人有關的事務,也埋下日後研究發展的種子。

大一那年是影響她往經濟學領域發展的重要一年,啟蒙老師是張文雅教授。一開始上經濟學課程時,她完全聽不懂,只能勤做筆記,直到學期過去四分之三的某一天,突然看懂經濟學的IS-LM曲線,再回頭看過去筆記,終於領悟經濟學在分析什麼,難以形容的喜悅令她愛上經濟學,並於國貿系畢業後考上經濟學碩士班。

發現盲點 提出見解

碩士班某次考試前,教授提出一道題目要求全班討論,並言明是考題之一。大家共同討論後得到結論,但她仍有疑惑,繼續思索,最後得到另一個結論。考試那天,她先寫那道題目,詳盡分析共同結論,再推翻結論,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也因此沒有時間回答其他考題,使得她忐忑不安,未料成績公布後竟是全班第一高分。那是因為,發現眾人盲點,從不同角度分析並提出新見解,是做學問的真精神。碩士班畢業後考上政大博士班,同時又在中研院經濟所擔任國內多位知名學者的研究助理,並從他們身上體會到:身為學者,對於社會時勢應有獨到且一針見血的分析能力。

她的研究方向以勞動經濟為主,近年來的研究重心放在老年政策與人口結構上。就後者來說,理想的人口結構應該是正三角結構:年紀最小的在最底層,占總人口數最高比率,再由不同年齡人口往上堆疊,中間的青壯族是主要勞動人口。一個國家若要維持好的生產力與競爭力,一定要有足夠的中間勞動人口,倘若未來可以遞補上來的人口愈來愈少,老年人口就須延後退休。所以維持勞動人口健康、提高生育率,是重要的國家政策。

勞動經濟學談的是個人、勞動力、勞動政策、薪資、工時等,實證經濟分析則是要透過數據來說服他人。她在研究「老年經濟保障」與「生育意願」的時候發現,近年我國勞工保險制度的修正,對於私部門員工適育年齡者的生育意願有所影響。惟我國現行勞保制度的老年保障相當薄弱,仍須儘速改善,倘若這種改善會影響生育意願,就需要深入探討。有鑑於此,她提出推行老年政策可與生育政策並行思考的建議。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