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改變的勇氣 – 吳月鈴的教學相長之路

103/06/04 瀏覽次數 4105
教育孩子、改變別人,並非易事。而教育自我、改變自己更是難上加難,深具挑戰,需要的不只是自覺,還要有改變的勇氣。執教長達30年的吳月鈴老師一直深受學生喜愛,公認是優秀的老師。但她意識到優秀往往是卓越的障礙,所以從未停止自我檢視、挑戰自己、改變自己,因而創立一套「科學探究課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也啓發無數老師的教學方式。
 
 面對九年一貫  
 
2001年,政府推行「九年一貫課程」時,吳月鈴的教書生涯已近二十年。當時,教師們面對這項教育改革政策,各有不同反應,她則憶起自己剛教書的那段日子。「當時,有同事只要看到學生表現不好,就說是九年國教害的。我心裡想,我也是九年國教體系下出來的人,我有不好嗎?九年國教從民國57年實施,到我教書時,差不多推行二十年了,竟然還有人在罵九年國教。」當政府推行九年一貫時,吳月鈴就告訴自己,千萬別變成只會抗拒並抱怨政府政策的老師,當下決定報名九年一貫輔導團,要澈底了解什麼是九年一貫。
 
九年一貫的改革主要在教材的鬆綁,教師可以自行設計課綱。而吳月鈴進入九年一貫研習營,面對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敗。過去,她視講台為舞台,相信好的老師,就是好的表演者。「把困難的課本內容教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喜歡上課,是我的目標,效果也一直不錯,學生在我的課堂上都滿享受的。」但是,在研習時,指導教授陳文典卻說:「老師不是表演者。」這句話對吳月鈴有如當頭棒喝。
 
「學生聽課很開心,然後呢?他是否因為這樣對科學有興趣、知道怎麼做研究?」吳月鈴沒想過這些問題,而她設計出來的教學模組,也不斷被陳文典打回票。「陳教授一直問我:『妳覺得學生會這樣想嗎?』,他打破我很多舊的教學習慣。我意識到自己設計的課程往往會預設學生的立場,卻未必是學生真正的想法。」於是,吳月鈴開始嘗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本,最終設計出「科學探究課程」。
 
簡單來說,科學探究課程要讓學生有機會當一次科學家。「學生從選主題開始,自己決定做什麼研究,然後讓他們實作,經歷一次科學家做的事情,再將研究成果報告給大家聽。」吳月鈴說:「台灣學生最缺的能力,就是『規劃時間』和『主動學習』。科學探究課程的學習時程長達3個月,必須讓學生自己規劃學習進度。而『團隊合作』也是課程設計的一部分,每組的組長要學習『識才適用』,讓每位組員都有任務。總之,科學探究課程包含了『差異化教學』、『多元評量』、『合作學習』等要素。」
 
 夢想中的教室開花了 
 
2003年起,吳月鈴的「科學探究課程」在她任教的復興國中全面實施。「我的教學設計,不是要讓學生都變成科學家,而是單純地希望能幫助學生培養科學素養,讓他們學會『發現問題』以及『如何驗證』。畢竟我們的社會有不少『科學盲』,因為缺乏批判性思考,才會有這麼多光怪陸離的商品詐欺案件。」一旦拋開課本、實踐多元教學後,吳月鈴笑說終於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科學教育。「從此,我發現,自己回不去了。」
 
後來,因「科學探究課程」的落實困難重重,校方決定於2007年起暫停此教學方案。「我的教學本來就活潑,有很多實作練習。所以投入科學探究課程,沒多大障礙。一般和我一樣的老師,只要多加強系統化教學的能力即可。但是,較習慣講述式教學的老師,要進入科學探究課程,門檻就比較高。畢竟必須拋掉課本,教學過程發生什麼事,無法完全掌握,學生會丟很多的難題給老師,他們想的,也都不是課本裡的。」吳月鈴說:「所以這幾年,我覺得有心嘗試此課程的老師,可以抽幾堂課來做小小的探究就好,不需要整學期都做。」
 
之後,吳月鈴在部落格「月鈴的講台」公開分享「科學探究課程」的內容。2010年,黃台珠教授輾轉注意到這個教學方法,進一步邀請她去高雄師範大學的研討會發表與分享。「黃教授之所以找上我,是因為很少老師能帶領一般的班級進行專題研究,但我做到了。」而創辦「阿簡生物筆記」的簡志祥也專程前往聆聽她的演講。回程路上,兩位生物老師有了深入對談。「這一聊,對他、對我都有滿大改變。因為推『科學探究課程』推得很累,有點失望,他要我別氣餒,說這套課程可能會在別的學校開花。」
 
幾個月後,第1屆「生物趴辣客」在台北舉行,吳月鈴是活動的「主菜」之一,她的「科學探究課程」進而啟發了無數的老師。「認識這群年輕老師後,我就確定台灣的教育是有希望的!因為想拋棄傳統講述式教學的老師真的很多!以前我一度懷疑自己想推的事情不可能成功,但是,這群年輕人很認同『科學探究課程』的理念。他們都有自己的專長,平常大家透過Facebook和噗浪分享教學,傳遞很多新觀念,也讓我的教學有了更多新的可能性!」
 
 教育的本質

懷抱著開放心靈,吳月鈴對教育充滿熱誠,她的教學也充滿了可能性,但是,她卻說從小未曾想過要當老師。「我出生在宜蘭壯圍,爸媽務農。小學作文課,寫『我的志願』,因為沒寫要當老師,當時的導師就問我成績這麼好,為什麼不想當老師?我說因為當老師很煩,同一個東西要講很多遍!一點都不好玩!以前那個年代,女生上國中後,通常會去工廠打工。姊姊去工廠後,就說裡面吃飯非常快。媽媽開始擔心我吃飯太慢,去工廠會搶不到飯吃而餓死,叫我國中畢業乾脆繼續念書好了。」吳月鈴笑說:「所以我是因為吃飯太慢,才會繼續升學的!」
 
「直到臺灣師範大學畢業去實習,我都不覺得會當老師。但是同學看我上台講課,都說我注定要吃教書這行飯,因為一樣的課程內容,我就是講得比別人清楚。」吳月鈴心裡其實希望繼續念研究所,後來卻在父母的期望下,執起教鞭。「當了老師後,才覺得自己真的適合,因為我很愛講話,學生不能不聽,還有薪水領!」然而,既然要做,就要堅持把每件事都做好,這種生命態度,讓吳月鈴成為一名不凡的老師。「我也很重視每件事背後的意義和價值,不要把一件事做『低』了,譬如有人會說,教書只是為了養家餬口,這樣就很可惜。」
 
「做任何事情,不要忘了初衷。我常常想,心目中做夢也會笑的教室長得怎樣,然後我會往那裡走,不會被外面的東西混淆,譬如學生參加科展,我看重的不是第幾名,而是學生在過程中學到什麼。」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本質,在吳月鈴心中,教育本質是讓每個孩子成就他自己,讓他知道自己的潛能、認識自己、對自己有信心,也願意去發展自己。「而我做夢也會笑的教室,是每個小孩子來這裡,是自在的、安全的、有學習動機,也學得到東西。最重要的是,他們在這裡,會感到快樂。」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