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海洋暖化,魚群何去何從?

103/12/26 瀏覽次數 4573
春江水暖鴨先知,季節性氣溫變化會導引水溫變化,那麼溫室氣體增加所造成的大氣暖化,海洋是否也受到影響?若受影響,那海洋中的魚群是否亦知?根據過去分析顯示,全球暖化亦會影響海溫上升,明顯例子如北極融冰。北極的冰為海上浮冰,一般高度僅在數公尺左右,對比於南極大陸上之冰層高達數公里高度,可說相當薄弱。在當前進行中之全球暖化衝擊下,上有大氣溫度上升,下有海水增溫,北極冰層正快速融解,推估於未來20-30年內,北極冰帽將在夏季中完全消失。

不僅在北極,全球氣溫普遍上升,經由海洋-大氣交互作用與全球洋流系統傳輸下,全球海洋呈現增暖現象。其中,洄游性魚群對溫度特別敏感,如候鳥一般,夏季往較低溫之中高緯度移動,冬季往較高溫之低緯度避冬,尋找適當溫度的海水棲息、繁衍。在台灣,蘇澳為鯖鰺大型圍網漁業的重鎮,主要漁場分布在台灣東北海域。鯖鰺魚群每年於日本、台灣、菲律賓間海域洄游,每年9月到隔年1月期間,北方冷水團向南移動,迫使東海之鯖鰺魚群向南移動,進入台灣東北海域避冬,造就主要漁獲季節。

由於鯖鰺魚群對海溫相當敏感,若台灣東北漁場某些年冬季海水適當增溫,將吸引鯖鰺魚群進入,因而增加該年漁獲量;反之,若該年冬季海水偏冷,魚群則將轉往他處,漁獲量自然減少。日本近年來也發現秋刀魚漁獲量越來越少現象,推估 應與日本鄰近海域海溫增高,不適合做為對溫度敏感之秋刀魚棲息處有關,這也是一種全球暖化所造成之環境與生態變遷現象。

除了漁獲量之外,全球暖化起因於溫室氣體增加,其中之二氧化碳,可經由浪捲、降雨等海氣混合方式溶入海洋,造成海洋酸化,改變海洋環境,首當其衝著為貝殼類、珊瑚礁等生態之生息,間接作用,則是影響海洋緜密生物鏈之完整性。今天,台灣在各主要漁港,均可見觀光漁市場提供令人眼花撩亂、鮮美可口的漁產,但這種幸福能否延續,關鍵在於海洋生態體系的穩定發展。除了避免人類過度捕魚之外,亦須避免排放過多二氧化碳使海洋持續酸化與暖化,這些都是當下必須面對的問題,方能維繫未來美麗海洋生態之延續。(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校:劉仁銘∣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系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