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料理面面觀(三)食字路口--停!看!聽!

105/11/09 瀏覽次數 1477
「食」字 ! 本身的意義就是告知我們“人要有點良心”。另人傷心的新聞是從外國人口中的美食天堂-台灣!變成了黑心食品集散地!? 食品安全事件可追朔至1979年,臺灣相繼發生「米糠油中毒」及「假酒」事件等,進而促進民間消費者保護團體興起。著名的食品安全事件,如含有瘦肉精及四環素的肉品、塑化劑、黑心油(如油品摻銅葉綠素、地溝油、飼料油、工業用油),民間團體為消費者提起團體訴訟。2011年後,台灣又爆發出一系列的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事件,引發國人恐慌,「黑心食品」使得台灣國際形象深受打擊,加工食品業的出口萎縮。民眾對食品安全感到擔憂,結果是不知道要怎麼選用食品。表1為部分食安事件年代表,筆者發現食品安全問題從來不曾間斷。隨著網路以及傳播媒體的發達,民眾有更多投訴管道及獲取資料的方法。所以,食品安全問題議題已經深受國人重視。

以塑化劑(Plasticizer)為例,Sun(2015)等人研究指出,食品中添加塑化劑會引起DNA的損傷,導致基因突變,並且會遺傳給下一代的子孫。另外,研究早已證實,塑化劑會對兒童生殖功能造成傷害,常見的影響為男童女性化及女童性早熟。此外,國家衛生研究院王淑麗及國防醫學院黃翰斌研究團隊發現,環境中塑化劑的濃度每增加一倍,兒童的智商成績就會降低約一分。

Mathieu-Denoncourt(2015)等人研究指出,塑化劑會嚴重干擾內分泌系統,嚴重影響哺乳類及非哺乳類之水中生物的生長及生殖。另一研究指出,長期暴露在塑化劑環境中的爪蛙,其成蛙有70%的機率有干損傷的病變,且雄蛙罹患肝損傷的機率大於雌蛙。綜合上述研究可得知,塑化劑含有類似女性賀爾蒙的作用,長期大量暴露恐引起乳癌、子宮內膜癌等女性賀爾蒙相關癌症的風險增加。孕婦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越高,其生產男嬰生殖器官先天性異常風險越高,且男性生殖器官到肛門距離越短。國內研究也發現孕婦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越高,孕婦體內的甲狀腺賀爾蒙濃度越低,如此恐怕影響嬰兒的腦部發育,造成智能低下。塑化劑過度暴露,孩童也容易產生氣喘及過敏性疾病等。

食品安全已是全民最關心的問題,如何才吃得安心、吃得健康是大眾所關心的。把握以下七要點,可以吃得更安心及更開心。

1.     不買非食物
2.     閱讀標示
3.     採購本地食材
4.     慎選烹調方法
5.   <無益>不要緊,<無害>最重要
6.     爭取自身權利
7.     隨時吸收新資訊

備註
感謝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健康醫藥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III, MOST 104-2515-S-214-001」。
 
責任編輯:王秀育
審校: 黃耿祥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