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行動智慧網路裝置的大躍進(一):無所不在的學習

105/11/16 瀏覽次數 1935
隨著無線網路科技的進步與無所不在學習系統快速發展,無所不在的學習(Ubiquitous Learning)已經並被廣泛的應用於教學現場之中,這也促使教學不再囿限於傳統的教室之中。無所不在的學習指的是使用行動裝備(如: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PDA等設備,並連接無線網路)可以感應到個人所處的時空位置,以及個人被交付的任務,並根據其學習目標,主動提供使用者一些資訊。目的是將學習情境變成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知識並學習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在多元又豐富的學習情境中學習,跳脫傳統的學習框架。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由傳統的講述者,轉變成教學引導者或輔助者。無所不在的學習不僅能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歷程,更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並給予即時回饋。
 
 
為因應數位時代的來臨,政府大力推動將資訊科技於教學場域之中,大量的補助各級學校硬體設備,例如:一班一電腦、電子書包、電子白板或平板電腦等。而發展無所不在的學習正需要這樣的硬體設備。數位化的學習載具不只限於傳統的電腦,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PDA等行動載具的日益普及,這些設備正被發展與應用於教學之中。在進行無所不在的學習時,系統建置者往往會藉由RFID標籤,透過無線網路將數位學習教材傳輸到學習者的行動裝置。當有完善的電子載具,學習者才能隨時接觸與存取學習的內容。

無所不在的學習獲取知識的學習模式是跟著時代改變,因此使得學習範圍更加多元且廣泛,還能教導學生走出教室,進行多維度的學習。無所不在的學習的環境之中,可以使用行動載具透過RFID感應掃瞄二維條碼(QR code),再經由無線網路連結系統進行學習。由於無所不在的學習有情境感知特性,因此教師可以藉由具感應能力的無線通訊裝置,即時了解學習者的學習狀態,亦能在適當的時候引導學生並提供協助。不僅如此,無所不在的學習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行動裝置的功能提供合適的測驗,並記錄其學習歷程。

2011年研究發現在教育現場使用無所不在的學習,不僅能提供教師更多樣式的教學策略,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元的學習機會。迄今,無所不在的學習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到各個不同的學科,諸如:自然科學、外語、和環境教育等教學領域。不僅如此,無所不在的學習更可以和非正式課程及潛在課程進行結合,例如結合校園環境、校史文化及校園周邊景點進行數位導覽等,增加學生對校園的了解並促進對學校的認同。
 
無所不在的學習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藉由與學生分享學習資源的概念進行教學,除了在學校獲得知識外,學生下課返家後也能無縫隙的使用載具進行學習。因此在進行教學前,首先必須設計一套有系統的教學計畫。相關的教材內容宜事先與專家或精熟教師討論,規劃適當的課程目標、教材內容與教學方式,並找到適合的時間及地點進行教學。筆者認為在學習情境之中,學生的學習模式必須是主動且偏向自發性的,因此必須著重於學習者的專注力和激發其思維能力,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備註
感謝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健康醫藥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III, MOST 104-2515-S-214-001」。
 
責任編輯:蔡家文
審校:王雅青,黃耿祥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