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鴿子的故事&台灣賽鴿活動的歷史與科學

109/10/16 瀏覽次數 2260
第一講【鴿子的故事】
講者:王道還|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家鴿(Columba livia domestica)起源於中亞,由胡人引入中國。在科學史上,人培育新品種的經驗,即「人擇」,是達爾文構思生物演化機制(「天擇」)的重要靈感。事實上,天擇是以「人擇」為模型建構的。培育新品種,關鍵在挑出具有特殊天賦的個體繁殖。而在自然界,生物個體各具不同天賦,各自追求存活、繁殖機會,優勝劣敗即為「天擇」。《物種原始論》第一章便討論了家鴿的起源與品種。當年在英國,培育新種是雅士的風尚,也是生意。有趣的是,中國人培育過許多新奇的家鴿品種,清宮中有幾部《鴿譜》,記錄了當年的育種成就,例如康熙年間文人畫家蔣廷錫(1669-1732)的《鵓鴿譜》。當年甚至有錦色與紅色羽毛的鴿子!為什麼中國人沒有想出「天擇」理論?


第二講【台灣賽鴿活動的歷史與科學】
講者: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台灣正式的賽鴿活動是在日本統治時的1930年代由日本引進。到了1960年代,因為經濟開始發達,參與賽鴿的人數急劇的增加,也因有黑道的介入,開始有檯面上的獎金和檯面下的賭注,動輒以千萬元為單。位也因此衍生出許多作弊的技倆或著在鴿子的飛翔航道上,架霧網捕捉賽鴿,再向飼主勒索贖金。1990年代以後,為了杜絕作弊,賽鴿改成事先不宣佈釋放點,而改在海上釋放。飼主們為了能致勝,砸下重金購賣冠軍種鴿進行交配。業主們雖然沒有遺傳學的基礎,但卻在國際上賽鴿育種歷史上創下許多記錄。
OPEN
回頂部